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古文观止·隋唐五代文·柳宗元·小石城山记》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文观止·隋唐五代文·柳宗元·小石城山记》鉴赏

古文观止·隋唐五代文·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故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① 西山: 山名。见作者钴鉧潭西小丘记注②。② 睥睨(pì nì 辟腻): 通“埤堄”,城上短墙。梁欐(lì 丽): 屋梁。③ 数(cù 醋): 密。④ 中州: 泛指黄河中游地区。⑤ 夷狄: 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⑥ 伎: 通“技”,技巧,技艺。此指小石城山的景色。⑦ 楚: 楚国,原在今湖北、湖南北部,后扩展到今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和四川。

这是永州八记的第八篇。

本文写于唐元和七年(812),与作者同年游袁家渴、石渠、石涧所作三记合为著名的“永州八记”的后四记。和其他三记不同,柳宗元在小石城山记里几乎用了一半的篇幅抒发了他贬逐永州后游历自然时触景生情的感慨。这也自然构成了文章的写景和议论两段。

上段写景。可分两层,先是指明小石城山的方位: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反映了作者在永州借游赏自然寻幽探奇、“无所不到”以排遣悠闲时光和怀才不遇的烦忧的精神状态;继而描述小石城山的奇貌。无论是方位的指点还是景观的描绘,都是在循序渐进中进行的,自然景致随着观赏者的游历渐次展现,使读者阅读时不自觉地由其导引,似乎也步入了自然奇观。这样的笔法使本文的景物描写达到了紧凑而自然流畅的效果。随着横亘路头的积石的出现,紧接着以简洁形象的笔墨勾勒了积石上呈现的房屋形状及四围像小城的外貌,于是与“石城”之称吻合。此后写石上如门的洞穴,其深邃且有水,可感其幽静;“环之可上,望甚远”,则见其高旷;石上没有土壤,却疏密相间、高昂低伏地生长着秀美的树木竹子,又显其奇丽。柳宗元曾说过: “游之适,大率有二: 旷如也,奥如也。”(永州龙兴寺东丘记)登其高,有旷达之感;探其奥,有幽奇之得。小石城山的天然造化、鬼斧神工,实为作者眼中适游的奇妙之地,从而顺理成章地发出了“类智者所施设也”的慨叹。以本句承上启下,第二段对造物者的疑问就丝毫不感突兀了。

第二段是作者由自然景观带来的联想和思索。作者在这一段里,本意是通过像小石城山这样美好的自然景观却埋没于荒僻之乡,引发对美的事物被压抑、遭遗弃的郁愤之情,并借以抒发贤才遭贬逐的天涯沦落之感,然而却不直抒胸臆。首句由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到“愈以为诚有”,乃是作者的着意之笔,思索由此伸展。文章波澜层出,避免了平铺呆板之病。美好的景观“不为之中州”,反长期沉埋在人迹罕至的僻野,不为人知,不为人用,暗扣柳宗元自己的身世遭际,把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情寄托到被弃置的美丽自然之上,用曲笔表达了身遭贬逐的不平之鸣。至此,由上段的纯景物描写达到了与主观感受的和谐交融。在感慨能向人们呈伎献巧的石头和在艰苦的条件下“益奇而坚”的嘉树秀竹“劳而无用”之后,作者又以推想神者大概不会这么作而提出了造物者“其果无乎”的反问,文章再起波澜。因反问而设答,不说自己借奇石以自慰,却说奇石是造物者安排在这里以安慰那些被贬黜到此的贤人;不说自己贬到这荒僻之地的孤单寂寥,唯以自然之石为伍遣怀,却说造物者灵气独钟于石,所以湖南、湖北一带少伟大人物而多奇石,所透出的天涯沦落、同病相怜、孤芳独赏的痛楚愤懑之情就更深一层。最后用“余未信之”作结,既可看作对造物者的否定,更流露了柳宗元渴求摆脱现状以施展才能的希望。

小石城山记在艺术上留给人们的鲜明印象,是白描式流畅自然的景物描写和触景生情、物我合一、丰富而带有思辨性的思索。正是这一点,构成了这篇散文独到的艺术风貌。

猜你喜欢
  • 欧阳修《感事》全诗鉴赏

    故园三径久成荒,贤路胡为此坐妨。病骨瘦便花蕊暖,烦心渴喜凤团香。号弓但洒孤臣血,忧国空余两鬓霜。何日君恩悯衰朽,许从初服返耕桑。

  • 寓言“坎井之蛙”注释、翻译和解说

    不闻夫坎 ① 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 “吾乐与! 出跳梁乎井幹之上, 入休乎缺甃 ② 之崖; 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 还虷 ③ 蟹与科斗 ④ , 莫吾能若也。且夫擅 ⑤ 一壑之水,而跨跱

  • 七字简单好写的古诗词(7字的古诗)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七字简单好写的古诗词,内容包括7字的古诗,简单好写的七言律诗,最简单的七字诗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译文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

  • 哲理诗《“为什么我爱”你,先生》原文和鉴赏

    “为什么我爱”你,先生? 因为—— 风,从不要求小草 回答,为什么他经过 她就不能不动

  • 什么是“愤怒的青年”文学运动

    愤怒的青年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英国兴起的一场文学运动,以其代表作家约翰奥斯本一九五六年发表的剧本《愤怒地回顾》而得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在人力、财力、政治、军事等方面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国内社会矛盾和

  • 鲁迅《自题小像》全文、注释和赏析

    灵台无计逃神矢②, 风雨如磐暗故园③。 寄意寒星荃不察④, 我以我血荐轩辕⑤。 【注释】 ①本诗写在送给许寿裳的剪辫不久后所摄小像背后。许寿裳在《怀旧》一文中说: 1903年,他二十三岁,在东京有一首

  • 含旌旗的古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含旌旗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带旌旗的古诗词杜甫,带旌旗的古诗词杜甫,含有旗的诗句。、汉家旗帜满阴山唐戴叔伦《塞上曲》2、弄水者悉举旗帜焉唐白居易《重题别东楼》3、消息多旗帜唐杜甫《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4、旗帜何缤纷唐贾

  • 《登快哉亭赏析》

    《登快哉亭》一诗开门见山,直写登临所见。首联写近景,描绘城下,见到一条盘旋曲折的江水绕城而流,泉水冲激乱石,哗哗作响。这联是景句,有意创造幽寂静阒的环境,起句与杜甫《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境地相仿,密合徐州城依汴水、泗水而筑的特点。又以流动的江、泉,在静止的城、石中流淌,动静相衬,加以诗人的视线是

  • 孟浩然《题义公禅房》全诗赏析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作品赏析[注释](1)义公:唐时高僧。(2)习禅寂:习惯于禅房的寂静。(3)结宇:早房子。(4)空翠:

  • 《自嘲赏析》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其中“运交华盖”是说生逢豺狼当道的黑暗社会,交了倒霉的坏运。“欲何求”、“未敢”都带有反语的意味,是极大的愤激之词,反衬出当时国民党统治者的残暴,形象地描画和揭示了一个禁锢得像密封罐头那样的黑暗社会,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