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卧游册题辞·横塘》原文|翻译|赏析
明·李流芳2
去胥门九里3,有村曰横塘,山夷水旷4,溪桥映带村落间,颇不乏致。予每过此,觉城市渐远,湖山可亲,意思豁然5,风日亦为清朗。即同游者未喻此乐也6。
横塘之上,为横山7。往时曾与潘方孺阻风于此8,寻径至山下,有美松竹,小桃方花,恍若异境,因相与攀跻9,至绝顶,风怒甚,几欲吹堕。二十年事也。
丁巳中秋后三日画于孟阳阊门寓舍10,九月复同孟阳至武林,夜雨,泊舟朱家角补题。
1“江南卧游册”是李流芳根据旧日游赏经历而作的画册,“横塘”是其中一幅。横塘: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2李流芳(1575-1629):字长蘅。明代文学家,长于诗画,有松园集。3胥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门。4夷:平。5豁然:开朗的样子。6喻:明了。7横山:在今苏州市西南十余里。8潘方孺:作者友人。阻风:被风挡住。9跻:登。10丁巳:公元1617年。孟阳:程嘉燧,字孟阳,作者友人,工书画。阊门:苏州城门。
【析点】 李流芳素精题跋,清黄宗羲评之曰:“潇洒数言,便使读之者如身出其间,真是文中有画也”(明文授读)。就本篇言,“文中有画”倒也见解寻常,“身出其间”四字却独得李氏为文之妙。
“出”乃“出入”意也,言观景者入乎其内又超乎其外。李流芳深得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壶奥,开篇即以一横塘远景图有意拉开了读者与景物的距离。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缓山、小桥、流水、人家各自呈现了一种平和冲淡的美感,观之者“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情往以赠,兴来如答(刘勰文心雕龙)。觉“城市渐远,湖山可亲”。这种对大自然亲切的回归感又使人不觉中也“踏上”了横山小径,观“美松竹,小桃方花”,恍兮惚兮,如处异境;伫立绝顶,万象在旁,狂风吹宇宙,阔大壮美,令人如痴如醉。但一笔“二十年事也”又将读者轻轻地拉出景外,好处全在意犹未尽。
李流芳工书画,其为文于绘画艺术多有借鉴,笔墨疏淡有致,俱是说不尽的画意。取景更是巧思独运,横塘全景以静观,横山之景可作画 中游,使读者于景致有出有入,不粘不脱,景观之妙故能了然于胸。“身出其间”道出了李氏为文的匠心,真乃知音之言
-
古文·伤仲永 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1),世隶耕
-
将军破贼自草檄,论诗说剑俱第一。彭城老守本虚名,识字劣能欺项籍。风流别驾贵公子,欲把笙歌暖锋镝。红旆朝开猛士噪,翠帷暮卷佳人出。东堂醉卧呼不起,啼鸟落花春寂寂。试教长笛傍耳根,一声吹裂阶前石。
-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赋(f)得:按照预先定下的题目写诗。离离:繁多、茂盛的样子。枯: 草木凋谢。荣
-
承华东署三分务,履道西池七过春。歌酒优游聊卒岁,园林潇洒可终身。留侯爵秩诚虚贵,疏受生涯未苦贫。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张良、疏受并为太子少傅。]
-
古文·唐且为安陵君劫秦王 《战国策》秦王使人
-
《三苏名动京城 苏洵 苏轼 苏辙 欧阳修》原文、出处、述要和作者资料
眉山苏洵,少不喜学,壮岁犹不知书,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举进士,又举茂才,皆不中,曰:“此未足为吾学也。”焚其文,闭户读书,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嘉祐初,与二子轼、辙至京师,欧阳文忠公献其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剩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词作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比赛央视,内容包括古诗词大赛央视冠军,央视有一个大学生古诗词的比赛节目,古诗词大赛央视时间重播。央视有一个大学生古诗词的比赛节目是《中国诗词大会》。二、简介:《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
-
廖燕在1747年(康熙十二年)初至广州,为时一年。这一年十二月,吴三桂联合耿精忠、尚之信发动叛乱,三藩之乱起。数月之间,连陷辰州、沅州等地,据岭南六省。此时,斗争性质未明,廖燕寄予复明厚望。于是,在广州写了这首诗,时间当在1747年末,
-
与可画竹时, 见竹不见人。 岂独不见人, 嗒然遗其身。 其身与竹化, 无穷出清新。 庄周世无有, 谁知此凝神。 晁补之,字无咎, “苏门四学士”之一。与可,姓文,名同,字与可。皇祐进士。曾任湖州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