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酒法》原文|翻译|赏析
明·江盈科1
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2,加二斗水,相参和,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参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3,乃往诮酒家4,谓不传与真法。酒家曰:“尔第不循我法耳5。”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酒家日:“可有米么?”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记下米。”
噫! 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之学者,忘本逐末,而学不成,何以异于是!
1江盈科(生卒年不详):字进之,明中叶人,有雪涛谐史。2曲(qu):酒母,酿酒的发酵剂。3犹:还是。4诮(qiao):责备。5第:只是。循:遵循,按照。
【析点】 众所周知,米是造酒所用的最主要的原料,而这个人善忘,且恰恰就把下米这一关键忘了,却还记得别的辅料。可见他的善忘是抓不住事物的根本,也就是说他学酿酒,舍本取末,只在枝节上做工夫。这正是他造不出酒的真正原因。
通过这则善忘者学造酒的故事,作者想说明的是一个学习的问题,即在学习中必须善于抓住根本,“忘本逐末”,必然“学不成”。做学问是如此,若广而思之,成就任何事,又“何以异于是”! 全文语言朴实浅显,情节生动,叙事明晰,言理扼要。首段先讲述善忘者学造酒的经过,再记述他“往诮”“俯首思”等细节,生动地刻画出一愚人形象;后段言理,由故事而及人及事,引发感慨,深化主题
-
【注释】 选自《孙子·形篇》。 九地之下:形容极深之处。九,并非实指,而是指极多。 九天之上:形容极高之处,喻疾不可挡。九天,喻指天空最高处。宋代梅尧臣解释说:“九地言深不可知,九天言高不可测,盖守备
-
《古代兵法散文·宋辽金元兵法·岳武穆遗文》原文鉴赏
-
匆忙在中午时分,赶往婺源东北乡的虹关一线,是因为天气预报明天有雨。就有些着急。今年气候异常,还没出农历二月,婺源就下起了滂沱大雨。
-
元戏剧《无名氏》鉴赏 《隔江斗智》全名《两军
-
去者日以疏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这是游子客中经过墟墓有感,因而思归之作。诗中流露出来的对于人生的消
-
忆江南(三首) 白居易 其一、忆江南江南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忆江南江南忆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
原文 皇甫德参 1 上书曰:“陛下修洛阳宫,是劳人也;收地租,是厚敛也;俗尚高髻,是宫中所化也。”太宗怒曰:“此人欲使国家不收一租,不役一人,宫人无发,乃称其意!”魏徵进曰:“贾谊 2 当汉文 3 之
-
泉石尚依依,林疏僧亦希何年辞水阁,今夜宿云扉。谩献长杨赋,虚抛薜荔衣。不能成一事,赢得白头归。 作品赏析重题:一作重题别遗爱草堂。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是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唯有真正理解我的人,才能读懂我的内心。然世间茫茫众生,何处觅知音?
-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出处】 唐李白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译注】诗人与斛斯 山人相携至田舍,童儿打开柴门。曲折的小径通入绿竹丛中,寄生在树 上的青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