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文·《祭父文》
祭文·祭父文
维
公元□年岁次□月日,乃我父安厝之前夕,不孝女□等率全家大小人等,谨以清酌庶馐之仪,致祭于显考□府君之灵前而哭曰:
呜呼,痛维吾父,年仅六旬,偶染微恙,一病之身,嗟尔不孝,晚延严君,号天泣血,泪洒沾尘,哭号我父,哭其艰难,出身寒微,世代清贫,日夜奔忙,勤耕苦耘,艰苦创业,俭朴忠信,处世有道,克己恭人,和睦邻里,敬重乡亲,关心他人,胜过至亲,养育我辈,爱护如珍。抚养教育,苦口婆心。教我书耕,严格认真;教我处世,身体力行。如斯人德,宜寿长生。俾为君女,定省晨昏,侍奉敬养,颐养天年。胡天弃我,夺吾父身,魂游冥府,哭喊不应,瞻望不及,音容莫亲,天昏地暗,黯然伤神,哭断肝肠,亲何以伸,养育之恩,吾向谁陈?兹当祭奠,聊表孝心。化痛为忠,化悲为诚,化哀为俭,化伤为勤,继承遗志,耀祖光宗,先父有灵,佑我儿孙,百业兴旺,万事亨通,财福齐运,家声永振,先父有觉,来尝来品。
伏惟
尚飨
□年□月□日□□ 叩祭
-
【注释】 选自《老子》七十八章。 攻坚强者:攻克坚强之物的东西。 莫之能胜:即莫能胜之。之,指水。胜,胜过。 易:代替。 【赏析】 老子谈论柔弱与刚强的辩证关系时说: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
-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白居易的诗句
在白居易的诗句中,他形容了一种模糊不清的景象:“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这句话意味着夜晚的景色似乎很难以捉摸,有时像是花,有时像是雾,唯有在夜半时分出现,而在天亮之前又消失无踪。 上一句“来如春梦几多时”表达了这种景色的瞬间性和幻觉性,就像春梦一样,来得快且不可捉摸。 下一句“去似朝云无觅处”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景色的虚幻和不稳定性,就像朝云一样,离去时无处可觅。 作者通过运用这些形象描绘了一种极其短暂且神秘的景象,展示了时间的流转和物质的变幻。这种表达方式引发了读者对于生命与欲望的思考,暗
-
江州望通州,天涯与地末。有山万丈高,有水千里阔。间之以云雾,飞鸟不可越。谁知千古险,为我二人设。通州君初到,郁郁愁如结。江州我方去,迢迢行未歇。道路日乖隔,音信日断绝。因风欲寄语,地远声不彻。生当复相
-
《牡丹·酬胡三凭人问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元稹
-
苏轼 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也。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边皆枯淡,亦何足道。佛云:“如人食蜜,中边皆甜。”人食五味
-
花影谢枋得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被明月送将来。谢枋得,本卷《庆全庵桃花》已介绍。此诗作者《千家诗》
-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当苏轼被朝廷的一些权贵罗织罪名,受弹劾而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面对着残酷而痛楚的命运,他又是怎样一种态度呢?
-
作者: 王思敏 【作家简介】见《刺青》。 《细雪》
-
任何一条河流都有源头,溯源而上寻觅,或在山野旮旯涌泉,或从灌木丛中滥觞。最终滴水成溪聚流成河,浩荡山峦之间奔涌阡陌之中。滋一方水土
-
捷书皆应睿谋期,十万曾无一镞遗。汉武惭夸朔方地,宣王休道太原师。威加塞外寒来早,恩入河源冻合迟。听取满城歌舞曲,凉州声韵喜参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