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思老虎》原文|翻译|赏析
清·袁枚2
五台山某禅师收一沙弥3,年甫三岁4。五台山最高,师徒在山顶修行,从不一下山。后十余年,禅师同弟子下山,沙弥见牛马鸡犬皆不识也。师因指而告之曰:“此牛也,可以耕田;此马也,可以骑;此鸡犬也,可以报晓,可以守门。”沙弥唯唯5。少顷,一少年女子走过,沙弥惊问:“此又是何物?”师虑其动心,正色告之曰:“此名老虎,人近之必遭咬死,尸骨无存。”沙弥唯唯。晚间上山,师问:“汝今日在山下所见之物,可有心上思想他的否?”曰:“一切物,我都不想,只想那吃人的老虎,心上总觉舍他不得。”
1佛教中称出家人只受十戒者为沙弥。2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随园老人,清代文学家,有小仓山房文集。3禅师:对僧侣的尊称。4甫:才。5唯唯:表示答应的意思。
【析点】 这位禅师为培养出高徒可谓费尽心思。他的徒弟小沙弥三岁就在五台山顶修行,与花花世界隔绝十余年之久。说来此法也奏效,十余岁的小沙弥一旦下得山来,连牛马鸡犬都不识,甚至不晓得世间还有女人。佛家不杀生,不食荤,禅师面对牛马鸡犬,可以向沙弥指点出这些畜牲可食之外的功用,然而遇到女人可就使这位禅师为难了,“虑”其弟子“动心”而“正色告之”:“此名老虎,人近之必遭咬死,尸骨无存。”这也难怪禅师“虑”,荀子说:“人生而有欲”,而且礼记更说,这“欲”中“饮食男女”乃“人之大欲”。佛门修行的关键在于清除一切常人的欲念。“饮食男女”是人的本性,小沙弥虽苦苦修行了十余年,他能经受得住这“大欲”的诱惑么? 禅师的话尽管令人生畏,哪里料到沙弥嘴上“唯唯”,而却心猿意马,晚间答师问曰:“只想那吃人的老虎,心上总觉舍他不得。”读者读到这里难禁一笑,然而这位苦心的禅师呢? ——阿弥陀佛!
人要活不能不“食”,人要延续不能不“色”。但是“食色”又往往引来灾祸,所以儒家主张合情合理地满足人“欲”,而佛家则主张灭“欲”。这则小文写得颇精彩有趣,苦心的禅师与单纯稚气的小沙弥各具人性人情的美,结尾又有相声艺术“抖包袱”之妙
-
李端端图 明·唐寅作 纸本设色 纵一二二.八厘米 横五七.二厘米 藏南京博物院 苏州地区,古称“吴”,山清水秀,人文荟萃。吴中画学五百多年来,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吴门四家”为巅峰。唐寅,字伯虎
-
《李梦阳·六戒》原文注释与译文 匡衡曰①:聪
-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气乃厚。
名言: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
-
宦途本自安身拙,世累由来向老多。远谪四年徒已矣,晚生三女拟如何?预愁嫁娶真成患,细念因缘尽是魔。赖学空王治苦法,须抛烦恼入头陀。
-
眼儿媚① 范成大 酣酣日脚紫烟浮②,妍暖破轻裘。困人天色,醉人花气,午梦扶头③。 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纹愁。溶溶泄泄④,东风无力,欲避还休。 [注释] ①眼儿媚:因张
-
亦称神娼,指为神服役而供神的代表者淫乐的妇女。此俗主要流行于古代近东地区。又称神娼。在近东叙利亚、迦南等许多地方,普通有身份的女人常到寺院去与祭司或偶然相遇的陌生人性交。另一方面,那些女祭司本身也是专
-
去年八月哭微之,今年八月哭敦诗。何堪老泪交流日,多是秋风摇落时。泣罢几回深自念,情来一倍苦相思。同年同病同心事,除却苏州更是谁?
-
葛立方 狂吹鸣篱,祥霙剪水,分明欺压寒梅。冰威初敛,曦影上池台。应有一番和气, 南枝上、 恐有春来。 须勤探, 呼吾筇杖,屐齿上苍苔。春风、浑未到,徘徊香径,巡绕千回。见琼英一点,小占条枚。 且看先锋
-
西风·我在远远地看着你西风一个男孩子,桀骜得像刺猬身上长的刺。他正读高中,却要玩乐队。妈妈说不许,我不想看见一个不务正业的小瘪三,
-
桃夭 作者: 靳极苍 【本书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