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阳·六戒》原文注释与译文
李梦阳·六戒原文注释与译文
匡衡曰①:聪明疏通者戒于太察②,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③,勇猛刚强者戒于太暴,仁爱温良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④,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李子读而韪之⑤,著六戒。太察一容以蓄众,察则无徒⑥。先民有言,毋及渊鱼⑦。厥昔圣王⑧,瑱耳纩目⑨。聪罔弗悉⑩,明靡不烛(11)。壅蔽二圣明四目(12),复达四聪(13)。悬鼓置驿(14),维恐弗通(15)。颛任生奸(16),偏听生谗。刍荛罔遗(17),大道之咸(18)。太暴三勇以扬奋,强以义发。用之不端,鲜不殄伐(19)。受绝于武(20),桀陨于汤(21)。秦政弗戒(22),二世而亡。无断四匪阳曷舒(23),匪阴何藏(24)。弗济以义,仁曷由藏。孝元优游(25),汉业用隳(26)。衡丁其时(27),空言式悲(28)。后时五有虞鼓琴(29),穆穆其和(30)。及闻善言,沛若江河(31)。王者之德,应时若响。居则山静,动则飙往。遗忘六衽席萌变(32),萧墙伏忧(33)。遵薮射鹿,归而忘牛(34)。武事四夷(35),海内虚耗(36)。垂暮攸省(37),轮台有诏(38)。【注释】①匡衡:西汉经学家,字稚圭,东海承(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人,能文学,善说诗。汉元帝时任丞相,封乐安侯。汉成帝时为司隶校尉王尊所劾,后免官。引文见于汉书·匡衡传。②疏通:通达。指通达事理。太察:过于明察。③壅蔽:隔绝蒙蔽。④湛静:深沉宁静。⑤韪(wei):是,对。⑥无徒:没有同伴。⑦毋及渊鱼:韩非子·说林上:“隰子曰:‘古者有谚曰:知渊中之鱼者不祥。夫田(成)子将有大事,而我示之知微,我必危矣。’”列子·说符:“(赵)文子曰:‘周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谓明察至能见深渊之鱼。用以比喻探知别人的隐私。⑧厥:其。⑨瑱(tian):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纩(kuang):丝绵絮,用以塞耳,上悬于紞,下饰玉,谓之瑱。汉班固白虎通·绋冕:“纩塞耳,示不听谗也。”⑩罔:无。弗:不。(11)靡:无。烛:察见。(12)四目:书·舜典:“明四目,达四聪。”明四目,即广开四方视野之意。(13)四聪:四方的听闻。达四聪,即广达四方听闻之意。(14)悬鼓:古代衙门口悬鼓以便击鼓鸣冤。置驿:设置驿站以便通达军国大事。(15)维:通“惟”。(16)颛(zhuan):独一,专擅。通“专”。(17)刍(chu)荛(rao):割草打柴的人。诗·大雅·板:“先民有信,询于刍荛。”后多用以指草野鄙陋的人。(18)咸:普遍。(19)鲜:少。殄(tian):残害,灭绝。伐:征伐。(20)受:殷纣王。纣,一作受,亦称帝辛,商代最后的国君,以暴虐著称。后周武王伐纣,兵败自焚。武:指周武王。(21)桀:夏桀,夏代最后一个国君,残酷剥削,暴虐荒淫,被商汤所败,出奔南巢(今安徽巢湖市西南)死。陨:死。(22)秦政:即秦始皇,姓赢名政。(23)匪:通“非”。阳:指春夏。春夏两季,万物舒展、生长。(24)阴:指秋冬两季,万物凋零,人们收藏谷物。(25)孝元:汉元帝。优游:犹豫不决。(26)用:因。隳:毁坏。(27)衡:匡衡。丁:当,遭逢。(28)式:发语词。(29)有虞:即有虞氏,传说中远古部落名,舜为其领袖。这里指舜。鼓琴:弹琴。(30)穆穆:音乐优美的样子。(31)沛:充盛貌。语出孟子·尽心上:“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32)衽(ren)席:床席,卧席,引申为寝处之所。(33)萧墙:门屏。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何晏集解引郑玄曰:“萧之言肃也;墙谓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后世因称内乱为“萧墙之祸”。(34)薮:沼泽地。(35)武:汉武帝。四夷:古指华夏以外的四方少数民族。(36)虚耗:消耗得空虚。(37)垂暮:临近暮年。攸(you):所。(38)轮台有诏:轮台,古地名,在今新疆轮台东南。汉武帝晚年曾颁发轮台罪己诏,对自己的错误有所反省。【译文】匡衡说:聪明、通达事理的人要警戒过于明察,见闻缺少的人要警戒隔绝蒙蔽,勇猛刚强的人要警戒太凶暴,仁爱温良的人要警戒不能决断,深沉宁静、行动舒缓的人要警戒落后于时机,心怀宽广浩大的人要警戒遗忘。我读了之后感到很对,写六戒。太察一要宽容以便容纳众人,过于明察则没有朋友。前人有话,察见渊鱼者不祥。从前的圣王,塞耳堵目,不听谗言。但什么都能听见,什么都能看见。壅蔽二圣人广开四方的视野,又广达四方的听闻。设立鸣冤鼓和设置驿站,唯恐信息不通。专门任用一个人容易产生奸邪,偏听一方的话容易产生谗言。对砍柴割草的人的话也不要遗漏,才是普遍通达的大道。太暴三勇敢用以振奋人的精神,刚强应以道义为出发点。用得不正确,很少不变成残害征伐。商纣王因为凶暴而为周武王灭绝,夏桀王因为凶暴而被商汤灭亡。秦始皇赢政不接受这个教训,两代就灭亡了。无断四不是春夏万物怎能舒展、茂盛?不是秋冬谷物怎能收藏?不借助道义,哪里有仁?汉元帝优柔寡断,汉朝的大业因而毁坏。匡衡生当这个时代,只能空谈悲哀。后时五舜弹琴,优美和谐。等到闻听善言,像江河决堤,不能抵御。王者的品德,适应时代像听到回声一样,很快就要有反应。平居像山一样安静,行动起来像狂风一样迅速。遗忘六床席之间萌发事变,门墙之内隐藏着祸患。沿着沼泽去射鹿,回来忘了牛。汉武帝对付外族,国内财物消耗得空虚。到了晚年反省,有轮台罪己诏。
-
悼志摩林徽因作者简介林徽因(1904~1955),福建闽县人,原名徽音,笔名薇音,建筑学家和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
-
杜甫夔州处女发半华, 四十五十无夫家。更遭丧乱嫁不售, 一生抱恨长咨嗟。土风坐男使
-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紫衣挟刀斧,草草十余人。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飧。主人退后立,敛手反如宾。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口称采造
-
芙蓉为荷花的别称,这是一篇借咏荷花抒发词人对如花女子的追忆之情。同时,着重表达她一生的哀怨。“藻”为水生植物。荷池中飘浮着青绿色的萍藻,充满清冷的色调,景色迷茫。“麴”为黄桑色,“麴澜”即青黄色的水波。这是“藻国”,也是芙蓉生长的地方。“怨
-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眄视指使
名言: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
名言: 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 句意: 用人是用旧臣好, 不象用器物, 不要旧的, 只要新的。 出处: 《尚书·盘庚上》
-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这两句是说这次回到山里之后,不论入山深浅,都要饱览山川之秀丽,林木之幽美。这当然是劝勉崔兴宗不要再留恋世俗的生活,把对山水的感情升华到一种与世俗生活相对立的高度,这与他们对现实的厌倦与反感有关。“莫学武陵人,
-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
名言: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
这首词是开禧二年,宋王朝又任命辛弃疾为绍兴府知府兼浙江东路安抚使。但是辛弃疾在镇江任上遭受的打击,伤痕犹在,无意出山,便上疏辞掉了。十二月又任命为陵兴知府,并诏命于上任前先赴阙奏事。奏事后,又升任为兵部侍郎。侍郎仅次于尚书的职务,有一定
-
(清)袁枚 高台击筑忆英雄①,马上归来句亦工②。 一代君臣酣饮后, 千年魂魄故乡中③。 青天弓剑无留影, 落日河山有大风④。 百二十人飘散尽⑤,满村牧童是歌童⑥。 泣下龙颜气概粗⑦,子孙世世免全租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