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老父》原文|翻译|赏析
晋·皇甫谧
汉滨老父者,不知何许人也。桓帝延熹中幸竟陵2,过云梦3,临沔水4,百姓莫不观者,有老父独耕不辍5。
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6,使问曰:“人皆来观,老父独不辍,何也?”老父笑而不答。温下道百步自与言,老父曰:“我,野人也7,不达斯语8。请问天下乱而立天子耶? 理而立天子邪9?立天子以父天下邪10?役天下以奉天子邪11?昔圣王宰世12,茅茨采椽而万人以宁13,今子之君劳人自纵14,逸游无忌15,吾为子羞之,子何忍欲人观之乎?”温大惭,问其姓名,不告而去。
1 本文是高士传中的汉滨老父传,标题为后人所加。汉滨:汉水边。老父:老年人。2桓帝:东汉桓帝。延熹:桓帝年号,公元158-169年。幸:皇帝驾临。竟陵,今湖北天门县。3云梦:古代大沼泽,在今湖北。4沔(mian)水:古河名,今汉水下流。5辍(chuo):停。6尚书郎:官名。南阳张温:南阳人张温。7野人:田野村夫。8达:明了。斯语:此语,指张温上述的话。9理:治、太平。10父天下:为天下人之父,意为爱民如子。11役天下:奴役天下人民。奉:奉养。12宰世:主宰天下。13茅茨(ci):用茅草盖屋顶。采椽(chuan):用栎木作椽。14劳人:让百姓操劳。自纵:自己纵情享乐。15逸:放荡。
【析点】 难怪尚书郎张温要“异之”,在封建社会里,帝王是所谓“至高无上”者,其驾临被视为对百姓的“恩泽”,百姓仰瞻“龙颜”自是千载难逢之幸事。岂料这个汉滨老父竟旁若无“圣上”,“独耕不辍”。“异”么? 自然是“异”。但真正令张温这位尚书郎“异”的还在后边。他派人去问老父因由,老父“笑而不答”;一旦他亲自去问,老父却一发而不可收,且句句振聋发聩。
妙哉,“笑而不答”,老父的笑何等从容而含蓄! 笑什么? 他笑张温所“异”之蠢,笑张温派人询问之傲,笑封建皇帝之昏,也笑张温不辨天子贤愚。好厉害的汉滨老父! “我,野人也”,听不懂你的话,这似是谦词,实是讥刺,简直是给张温一记耳光! 这从老父此言之后的一连串诘问自可体会得出。你听:“请问天下乱而立天子耶? 理而立天子邪? 立天子以父天下耶? 役天下以奉天子耶?”四句问话,掷地有声,两两对比,其对比论证的千钧之力且不必说,当时能提出如此尖锐的社会问题直刺“真龙天子”,说它“振聋发聩”当不为过罢! 紧接着老父又直对张温发出诘问,终令“温大惭”,这虽属必然,但也说明张温尚在“可教”之列矣!
-
戴复古去年汝来巢我屋,梁间污泥高一尺。啄腥抛秽不汝厌,生长群雏我护惜。家贫惠爱不及
-
暴雨涨荒溪,尺水生洪流。中有泼泼鲤,泛然方快游。安知赤日烁,沸浪生浮沤。石密岸狭束,鳞鬣窘若囚。一失在藻乐,遂有辙鲋忧。誓将泛江湖,雪此喣沫羞。江湖与荒溪,巨细虽不侔。此流彼之派,联接讵阻修。超然奋跃
-
名言: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注释: 守: 遵守。行: 实行。惜: 珍惜。 句意: 所遵守的东西应该是道义, 所实行的东西应该是忠信, 所珍惜的东西应该是名节。 出处: 宋·欧阳修《朋
-
认马【原典】卓茂①,性宽仁恭爱②。乡里故旧,虽行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尝出③,有人认其马。茂心知其谬④,嘿⑤解与之。他日,马主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歇后语关于勇气的话语,内容包括写一个与勇敢有关的句子背上一句歇后语,有关勇敢的谐音歇后语,关于勇气的谚语。虎口拔牙 胆子不小;好大胆初生犊 不怕虎(比喻年轻人大胆勇敢但缺少经验。) 大虫口里夺脆骨,骊龙颌下取明珠 好大胆;好大的胆子;找
-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1)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2) ,水中藻、荇交横 (3) ,盖竹柏影也。
-
作者: 张家顺
-
乐天曾谪此江边,已叹天涯涕泫然。今日始知予罪大,夷陵此去更三千。
-
纳兰性德列幕平沙夜寂寥,楚云燕月两迢迢。征人自是无归梦,却枕兜鍪卧听潮。纳兰性德(1
-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 ① 烹宜,翔雁燔宜 ② 。”竟斗而讼于社伯 ③ 。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贤奕编》 【注释】 ①舒雁:鹅。②燔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