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征人语·纳兰性德》原文与赏析
纳兰性德
列幕平沙夜寂寥,楚云燕月两迢迢。
征人自是无归梦,却枕兜鍪卧听潮。
纳兰性德(1654—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州正黄旗人,康熙十四年进士,官一等侍卫。他是清初著名词人,亦能诗,有饮水词、通志堂集。
这首记征人语,并非记录征人的谈话,而是写征人的生活,反映了征人久戍不归的怨苦。
一、二两句写景,景中含情。北方平沙之地,上面排列着一座座帐篷。沙漠广阔,帐幕重重,夜晚更显得寂寥。诗人一下子给人们展示了一幅塞外军营图。沙,饰之以“平”,则既写了沙原平,又含有沙漠之广之意。幕,言之为“列”,则一座座,一排排,如绘如塑。“夜寂寥”,交代了所写的时间,也透出了荒凉无趣的情绪。明月高照,流云飘忽,说“楚云燕月两迢迢”,意为湖南、湖北等属古楚地,和河北省古属燕地的人,都能看到天上的云和月,可是两地相隔,相距甚远。家住楚地的征人,远戍来燕地,仰望天空云月,思念着家乡。征人陷入思亲念家的愁绪之中,因而夜也显得分外的寂寥。其实,夜很静,征人的心却不平静。征人内心愈是激烈地斗争,陷入沉思,环境也就愈静;环境愈静,也愈使他们思亲,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三、四两句写征人愁思满怀,不得人梦。“征人自是无归梦”,原因在于“却枕兜鍪卧听潮”。塞外沙漠之地,并无江海潮水,“卧听潮”,是回想在家时的情景,耳畔隐隐响着潮声。征人枕着头盔,心已飞回到家乡的江边。诗人写征人思家,如果说“一夜征人尽入梦”,那便失之于浅,也落入常套,由不寐写其如同梦中,在清醒的情况下形成了幻觉,则更深刻地表现了征人望乡之心。
纳兰性德诗风隽秀,从这首诗也可见一斑。一、二两句首先构成静谧幽远的意境,三、四句则向人的内心深处开掘,以近景写远思,以无声写有声,不必浓墨重彩,却出深情厚意。
-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出处】宋苏轼《 浣溪沙 》。 【意思】桑麻叶在融融日光的照射下, 象水洗过一般明亮,微风阵阵,送来了蒿艾草沁人心脾的清香。词句用 比喻的手法
-
门近寒溪窗近山,枕山流水日潺潺。长嫌世上浮云客,老向尘中不解颜。
-
《世人不解结交者,唯重黄金不重人.》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世人不解结交者,唯重黄金不重人。》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静看文开江本想今年开江如同去年封江的场景一般壮观,想看那铁戈银枪的样子相互厮杀,气势恢宏的冰碴、冰块相互碰撞如同山响,一波又一波的
-
[明]高启 征途险巇,人乏马饥。富老不如贫少,美游不如恶归。浮云随风,零乱四野。仰天悲歌,泣数行下。 《悲歌》为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旧辞本写乡思,为怀乡之作,这里高启除承继这一传统内容外,又增加
-
天河渐没〔1〕,日轮将起。燕噪吴王〔2〕,鸟惊御史〔3〕。玉花簟上,金莲帐里〔4〕。始
-
暗上江堤还独立,水风霜气夜棱棱。回看深浦停舟处,芦荻花中一点灯。
-
满江红 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
-
【名句】尧行道德终无敌,秦把金汤可自由 语出唐代李山甫《上元怀古》诗之一。尧一意推行道德教化,最终也无人能够取胜于他;秦朝把持着固若金汤的城池,自己是否万事如意?说明苛政并不能有助于巩固统治。尧:传说
-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出处】唐韦应物《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意思】分别后各自像浮云一样飘 忽不定,十年时间就像流水一样地流 走了。写出久别重逢的情景。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日子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