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墨竹为吴鹿友相公一则》原文|翻译|赏析
清·归庄2
画竹不作坡,非吾土也;荆棘在旁3,终非其伍也4。亭亭高节5,落落贞柯6,严霜烈风7,将奈我何!
1归庄将自己画的墨竹图送给友人吴鹿友,并在画幅上作了这一段题辞。相公:旧时对上流社会年轻人的敬称。2归庄(1613-1679):字玄恭,明末清初文学家,参加抗清起义。有归玄恭遗著。3荆棘(ji):荆是一种灌木,棘是酸枣树,泛指有刺灌木,荆棘常在一起丛生。常用以喻小人。4伍:同列。5亭亭;耸立貌。节:指竹节,喻节操。6落落:孤独貌。贞柯:坚直的枝干,指竹枝,喻正直。7严霜烈风:喻恶劣的环境。
【析点】 擅长画兰花的南宋画家郑所南在宋亡后所绘兰花离地露根,象征自己不愿生活在元朝的土地上。这已为人们所熟知。而归庄在明亡后画竹不画土地且为之题跋明示心意,知之者却不甚多。郑所南画兰,用意是含蓄的;归庄画竹又加题跋,用意就十分彰明。他题画竹实际是为自己题照,以“题”明志。干下无泥土、荆棘中生长、霜风中挺立的墨竹,正是归庄明亡后不肯降清的傲岸形象。清人赵允怀评归庄诗文:“而今读其文,而人人意中有一须眉挺然、傲岸自若之归玄恭也”(归玄恭遗著序)。此语于本文也是极恰当的评价。
归庄用双关手法借竹以自况,句句有表里二义,表面字字写竹,实为句句写己;用第一人称代竹言志,更加重了双关的效果。
-
古诗词赏析---词语理解类题型(语文诗词鉴赏类题型有何答题技巧)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赏析---词语理解类题型,内容包括语文诗词鉴赏类题型有何答题技巧,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方法及相关题型,高中古诗词鉴赏题要有答案的20篇以上。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
-
冯子振(1253--1348),字海粟,自号瀛洲客,怪怪道人,湖南省攸县人。(子振赠朱君壁诗作于是月)以后年在七十一岁。以外仕为承事郎,集贤待制与天台陈孚友善,孚极敬畏之,自以为不可及。子振于书无所不
-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隋,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
名言: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隋,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 注释: 旷废: 荒废。隳(hui)隋:毁坏。玩岁愒时:旷废时日。愒(qie): 旷
-
【原题】:二月望日三七侄移庖于休休堂约四老人为送春之集拙者预一老之数因成八句
-
这首诗作于乾隆九年(1744),时作者在故乡秀水(今浙江嘉兴)。
-
【注释】:
-
【提示】 《史记》本纪的重要价值,在于揭示了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历史发展的大势,起到了全书纲领的作用。《夏本纪》记述的夏代,处于从远古传说中的五帝时代到具备实证历史特征的商代的中间阶段,在总的历史发展中
-
道眼转丹青,常于寂处鸣。早知雨是水,不作两般声。 作品赏析原题:杭州次周焘韵游天竺观激水?一题作“次周焘韵”?
-
温庭筠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
黑山南面更无州,马放平沙夜不收。风送孤城临晚角,一声声入客心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