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公羊传·春王正月》鉴赏
古文观止·公羊传·春王正月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 大一统也①。
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②。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国人莫知。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③。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
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適以长不以贤④; 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注释】 ①大:强调。②平:治理。反: 同“返”。③扳: 同“攀”。④適 (di):通“嫡”。
【译文】 “元年”是什么意思?是国君的即位之年。“春”是什么意思?是一年的开端。“王”指的是谁?是指的周文王。为什么先说“王” 后说“正月”?这里意思是周王朝的正月。为什么要说“王正月” 呢?是为了强调天下一统。
隐公为什么不说 “即位”? 这是成全隐公的意愿。为什么要成全隐公的意愿? 隐公要等治理好国家之后再把君位还给桓公。为什么要还给桓公? 桓公幼小而尊贵,隐公年长而地位卑微。他们之间的尊卑差别较小,国人没有知道的。隐公年长而贤明,大夫们为讨好隐公而立他为国君。隐公如果此时推辞不就君位,就没办法知道桓公一定得到大夫们的拥立。况且如果桓公即位,隐公担心大夫们不愿意辅佐幼小的君主。所以,隐公的即位,是为了桓公以后能够即位。
隐公年长而贤明,为什么不适合即君位呢? 如果嫡夫人的儿子有多位,则立年长的,而不是看是否贤明; 如果是非嫡夫人的儿子,则立出身高贵的,而不是看是否年长。桓公为什么高贵?是因为他的母亲高贵。母亲高贵,那么儿子为什么高贵?儿子因母亲地位高而高贵,母亲则因为儿子即位而高贵。
【鉴赏】 本文所解释的是春秋经文的第一句: “元年春王正月。”第一段通过分析这几个字的顺序,阐明了春秋所谓的 “尊王”思想。第二段指出隐公执政的目的是要将君位还给桓公,原因是当时宗法制度的要求,即: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本文反映出当时统治阶级立此规矩的目的是为了调整和巩固内部关系。
-
最早学骑自行车是在北京北太平庄花园路的一段元代土城墙,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工程部队连队驻扎在花园路西侧,为部队印刷厂盖宿舍楼,那
-
[明]杨升庵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
-
作者: 袁枚 【原文】: 乾隆丁亥冬(1),葬三妹素文
-
李白--《送友人入蜀》 【内容】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赏析】: 这是一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董卿古诗词大会开场白,内容包括中国诗词大会董卿开头说的话,诗词大会上的那些开场诗︱回顾董卿都念了哪些诗词,《国诗词大会》中董卿每一场的结束语分别是什么。第一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千两百多年前的诗句,今天读来,依然让人血脉偾张。诗人如椽巨笔下喷涌而出的跌宕起伏的情感,让我们感
-
《中学之师,尤当妙选贤达之士,行谊方正,德性仁明,文学广博,思悟通妙,而又诲人不倦、慈
师道类名言赏析《中学之师,尤当妙选贤达之士,行谊方正,德性仁明,文学广博,思悟通妙,而又诲人不倦、慈幼有恒者,方当此任。》出自哪里
-
美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厄内斯特·海明威*作品里具有“硬汉”性格的形象。 海明威本人就是这种类型的人。他专门喜好冒险:18岁在战场上负过重
-
【点评】诗题一作《乡村四月》。诗以景物作衬托,写江南田家四月冒雨耕作的情形,赞颂了农民的辛勤劳作。
-
讲立庠序,延请宿学,广集后进,使油然入道,发剖琢之功,运仁义以征伐,敷道德以服远,何招
《讲立庠序,延请宿学,广集后进,使油然入道,发剖琢之功,运仁义以征伐,敷道德以服远,何招而不怀,何柔而不从?》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龙门在韩城县城北,跨黄河东西两岸,形势如门阙,故名。相传夏禹曾导河至此,凿以通流,故又称禹门。 一道盘空,白云复地; 两山立壁,黄河中流。(王达村) 禹门三级浪 平地一声雷 (集句) 东龙门,西夔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