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巳亲征录一则》原文|翻译|赏析
宋·周必大2
(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庚辰。采石捷书闻3。初,虏兵虽胜,视瓜州江阔难渡4,而采石浅狭,且朝廷方以李显忠代王权5,统金陵之师6。亮意其号令未定也7,以此月八日九日,亲执旗鼓,督细军临江8,而聚所掠之舟,密载甲士南渡。会渔人谍知其期9,走白显忠及虞允文10,亟命舟师逆之11,虏舟杂以木筏,又其人不习水,我以战舰乘风冲击,贼兵皆溺死。亦有数百人已登南岸者,允文激励士卒殊死斗,尽数杀之,不然几殆12。
1辛巳亲征录:记载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金兵南侵时,高宗亲自出征的史官日记。2周必大(1125-1204):字子允,曾官右丞相。3采石:镇名,在安徽省当涂县西二十里。4瓜州:在扬州市南四十里。5李显忠:南宋绍兴年间名将。6金陵:今南京市。7亮:完颜亮,金国皇帝。8细军:侦察部队。9会:恰逢。谍:探闻。10走白:急往报告。虞允文:南宋抗金名将,当时任中书舍人。11亟:急。逆:迎战。12几殆:几近危急。
【析点】 采石之战是南宋抗金战役之一,更是南宋抗金少有的一次获胜的战役。正因为如此,这则日记开篇就是“采石捷书闻”一句,五个字,掷地有声。有此“捷书”再以“初”字引出对战役的回述。虽是日记体,笔法也相当讲究。
金兵原是乘胜南攻。金国国主完颜亮亲自上阵,他“亲执旗鼓”,“督细军”,“密载甲士南渡”,气焰可谓嚣张,志在必胜。但他错误地估计了敌我双方的形势,看不到己方的弱势在于“不习水”,又误认对方“号令未定”,这就埋下了失败的种子。而南宋一方将帅军民同仇敌忾,先有渔民侦得敌情,后有水师急速迎战,更有主将虞公“激励士卒殊死斗”,终于“尽数”杀敌,大获全胜。
作者赞颁了渔民自发提供紧急情报的爱国行动,也记述了南宋将士奋勇杀敌的无畏精神。
周必大这一则意赅言简又不乏生动的史官日记,记录了南宋的一次胜战,读之令人精神一振。这是宝贵的历史资料,又是一篇耐读的短文。不过,读完之后,掩卷思之,既为“亲征录”,却何以未见一字提及宋高宗的一言一行? 周必大以史官“实录”的精神,于无意识之中泄露了一点皇帝“亲征”的“天机’! (本书“序·跋·题”部份有跋虞忠肃公手帖一文,可参读。)
-
作者: 刘芳
-
曾子固墨池记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注释】 选自唐·柳宗元《小石潭记》。小石潭,在今湖南零陵县西小丘西。 可:约略,大概。 百许头:一百条左右。许,上下、左右。表示不能确定的数。 下澈:照到水底。 影布石上:鱼的影子布满在石头上。 佁
-
一日复一夕, 一夕复一朝。 颜色改平常, 精神自损消。 胸中怀汤火, 变化故相招。 万事无穷极, 知谋苦不饶。 但恐须臾间, 魂气随风飘。 终身履薄冰, 谁知我心焦? 这首诗是阮籍的代表作之一,集中表
-
三江口记事一路东行,重要的景点无论在什么样的恶劣天气下,也会去瞄一眼的,这一瞄吧,没准就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或是震撼呢!走到
-
作者: 任明纲 【本书体例】
-
年少因何有旅愁,欲为东下更西游。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卜肆至今多寂寞,酒垆从古擅风流。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
-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墓碑·《故马公墓志铭》(明·李至刚) 公字哈只,姓马氏,世为云南昆阳州人。祖拜颜,妣马氏。父哈只,母温氏。公生而魁岸奇伟,风裁凛凛可畏,不肯枉己附人。人有过,辄面斥无隐。性尤好善
-
【名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与译文]李煜是南唐的亡国之君,他由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心中不胜凄楚。这两句词的意思是:流水载着落花,美好的春天一去不返;今昔相比,真有天上人间的悬殊差别!句中寄
-
苍山古木书堂屿,北出湘水百余步。谁为往来亏世界,至今人指安禅处。岂无惊蛇与飞鸟,后来那复知其趣。不知我身今是否,空记名称作堂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