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明]杨升庵》原文与赏析
[明]杨升庵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是一部结构恢宏、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的长篇历史小说。它借用明代杨升庵所作的临江仙为卷首词,意味无穷,值得反复咏叹和咀嚼。
词一开头,作者就化用前人的名句,表现了大江东去,汹涌奔腾,浪花翻滚的壮阔景色,感叹在时间的洪流里,无数叱咤风云、威震天地的英雄豪杰,都被这滔滔江水席卷而去,与时俱逝。怀古伤今,历史无情。纵观千古成败兴亡、是非曲直,转头之间已完全成为虚空。想当年,多少猛士“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俱往矣,世事无常,人间如梦。亘古不变的是那如黛的青山依旧存在,是那如血的夕阳红了又红。这种强烈的对比寓意极深,它不仅凝铸了作者自己的人生感受,而且蕴藏着社会的、历史的以及哲学的丰富内涵,“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词的上片气势雄浑,意境苍凉,读后产生一种巨大的空间感和沉重的历史感。写到下片,作者的目光由远而近,以特写的方式推出渔樵的形象。
自从“屈原既放,游于泽畔”,遭遇到第一个文献可证的渔父之后,渔翁在诗词中就变成了“淡泊落拓”的象征。作者在此添以“白发”,是暗示主人公饱经沧桑,看透了人生世事,他隐居在与世隔离的“江渚”之上,赏风玩月,纵情山水。其景其情空灵飘逸,俨然超乎尘埃之外。这种与世无争、超然物外的态度,在他同老友相逢,浊酒共饮的时候表现得淋漓尽致。历史上的纷争,现实中的追逐,不管它真假善恶、成败得失,全都只是笑谈的材料而已。在这里,没有褒贬亦没有是非,万事归于虚无,给人一种空幻的感觉。
总览全词,它反映出作者的历史观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加以完全的肯定或否定,对其思想内容应作具体分析。“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统治集团错综复杂、纵横捭阖的斗争背后,作者感觉到有一种更为深层的因素在起作用。这是一种导致必然的决定力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封建王朝的更替始终受着它的支配,即便是明君贤臣、巍巍武士也改变不了最终的结局。许多显赫一时的人物早已化为尘埃,然而整个社会朝着既定的方向依然在继续发展。毫无疑问,作者企图在历史的运行中寻找规律性的这种思想,比起那种把每一朝代的倾覆归罪于统治者个人无能的观点,显然要深刻得多。但是,由于受到当时各种条件的限制,作者对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决定因素究竟是什么,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而是错误地把它归之为“天数”,从而使自己的历史观蒙上了浓厚的宿命论色彩。“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在他看来,命运主宰一切,天意不可抗拒,人们所有的努力和抗争都是毫无意义的。既然如此,何不遗世脱俗,逍遥山水?作者在老庄的哲学中求得精神上的解脱和慰藉,对整个人生产生了空幻的感觉。必须指出,词中这种消极的思想又是有害的,我们应当剔除糟粕,吸取精华。
-
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勿谓土狭,勿谓地偏。足以容膝,足以息肩。有堂有庭,有桥有船。有书有酒,有歌有弦。有叟在中,白须飘然。识分知足,外无求焉。如鸟择木,姑务巢安。如龟居坎,不知海宽。
-
顾炎武秋山复秋山, 秋雨连山殷。昨日战江口,今日战山边。已闻右甄溃, 复见左拒残。
-
AA制怎么爱得透记得有谁说过“热透一次,冷透一次;爱透一次,恨透一次;苦透一次,甜透一次;梦透一次,醒透一次;笑透一次,哭透一次”,
-
归来二周岁,二岁似须臾。池藕重生叶,林鸦再引雏。时丰实仓廪,春暖葺庖厨。更作一年计,三年身健无?
-
皇帝即阼,物无违拒。曰旸而旸,曰雨而雨。维是元年,有盗在夏。欲覆其州,以踵近武。皇帝曰嘻,岂不在我。负鄙为艰,纵则不可。出师征之,其众十旅。军其城下,告以福祸。腹败枝披,不敢保聚。掷首陴外,降幡夜竖。
-
介之推不言禄介之推不言禄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题解】 介之推是随从晋文公流亡国外的功臣,曾割股给晋文公充饥,备尝艰辛。
-
《牡丹·平韵满江红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陈允平
-
宋词典故·白发唱黄鸡 【出典】 唐·白居易《醉歌》:“罢胡琴,掩秦瑟,玲珑再拜歌初毕。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玲珑玲珑奈老何,使
-
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出现的第一个文学社团,由沈雁冰、郑振铎、叶绍均、朱希祖、许地山、王统照、耿济之、郭绍虞、周作人、孙伏园、瞿世英、蒋百里等十二人发起,于一九二一年一月成立于北京。并在上海、广
-
自从迁居北京东郊金台西路,脑际常常浮起一个疑问:这金台路和金台西路的名字因何而起?难道这一带果真是两千多年前燕台的遗址吗?一位同住在此处的同志写文章,每每在稿末注上“×年×月于京郊黄金台”字样。我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