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允平《平韵满江红牡丹》咏牡丹诗赏析
牡丹·平韵满江红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陈允平
翠袖余寒,早添得、铢衣几重。何须怪、妍华都谢,更为谁容。衔尽吴花成鹿苑,人间不恨雨和风。便一枝、流落到人家,清泪红。
山雾湿, 倚熏笼。 垂叶, 鬓酥融。 恨宫云一朵、 飞过空同。白日长闲青鸟在,杨家花落白蘋中。问故人、忍更负东风,尊酒空。
这一篇咏牡丹词取材角度很别致。词人选取上苑中一枝晚开的红牡丹流落到寻常人家,做了妇人头上饰物这一事儿抒发感兴。全词分作上下两片。上片赋上苑众芳都谢、一枝独开、春事已过的孤独、凄凉和流落到寻常老百姓家的悲切。下片咏用做平常人家妇人头饰的遗恨、不甘心又无可奈何,最终归结到对酒当歌上。不写极盛时的牡丹,不写花事繁华时的牡丹,偏偏选取这种角度,大概寄寓着词人家国身世的某种慨叹吧。
上片头二句“翠袖余寒,早添得、铢衣几重。”摹写牡丹茂盛的绿叶。老叶长大,以“翠袖”比状,新叶鲜嫩,以轻而薄的“铢衣”形容。“余寒”点出季节,暮春时节春寒尚未完全退去。“寒”为全词定下了凄凉的基调。烘云托月,写叶自然是为了写花。接下去的二句“何须怪、妍华都谢,更为谁容”是写花。“妍华”,美花,这里指牡丹。众牡丹花都谢落了,只有一枝独放,哪里能妆点起春天!? “更为谁容”透露出独开的凄苦、孤独,“何须怪”——不怪,则较“怪”更苦得深沉。接下去二句“衔尽吴花成鹿苑,人间不恨雨和风”运笔写环境。“吴”为吴王宫苑,这里借喻宋时的帝王上苑。春事已过,上苑诸花尽落,宫苑变成了鹿苑,“吴宫花草埋幽径”(李白诗),颇有黍离之慨,兴亡之叹。然则“无风无雨也落花”,春尽花落,不关东风事,天理自然,恨又何用? “不恨”是将宇宙人生看透了的眼光。“人间事”又何尝不亦如此。“花事人生事略同”(杜荀鹤诗)。这二句词意迭宕起伏,似词人有百结忧肠于此做了点艺术的朦胧的透露。最后二句“便一枝、流落到人家,清泪红”点明所咏的正题:上苑中一枝牡丹被人采去,流落到寻常人家。那红花上凝聚的晨露该是她感叹时蹇命舛而流出的清泪吧。前六句是这后二句的铺垫。“清泪”照应“余寒”,收住上片。
下片因事抒情。前四句“山雾湿,依熏笼,垂叶,鬓酥融”赋写牡丹用为民妇的头饰,为之增添容光。“戴上玉钗时,迥与凡花异”(孙光庭词)。“山雾湿”形容妇人的美发浓重油亮。以小山比状女人的头发是宋词中常用的语词。“熏笼”,罩在熏炉上的笼子,做熏香用。这里形容牡丹散发的异香胜似熏香。温庭筠牡丹诗:“莫惜熏炉夜,因风到舞衣”。“叶”,古代妇女鬓发上的花饰。牡丹戴在妇人头上,垂向鬓边,云鬓花颜,相应生辉。杜甫丽人行:“头上何所有?翠为叶垂鬓唇”。 这也是一种美的境界。 然而牡丹并不安于这种聊慰平生、平平庸庸的美境,她尚重温并希骥着昔日的宫苑梦。试看下面两句:“恨宫云一朵,飞过空同”。“宫云”喻牡丹。薛凤翔牡丹史载宫锦一种属神品,是宫苑中的名花。“空同”即崆峒。吴降仙,隋人,有才思姿色,得宠于隋炀帝,号为崆峒夫人,是历代有名的美女。名花应配美女。牡丹抱恨此生错过了机缘,不能与美人崆峒夫人共荣,落到这般地步,不甘心又无可奈何。下面二句“白日长闲青鸟在,杨家花落白蘋中”正是铺陈这种心理。“青鸟”,传说中王母娘娘的信使。长长白日,青鸟闲在那里,不做信使,音信阻隔,梦想终归是梦想,变成不了现实。“杨家花”,指柳絮。这里翻用了杜甫丽人行诗句:“杨花雪落复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杨花飘落,春色将暮,时不待人。这回荡婉转的愁绪是牡丹,也是词人的吧!?末二句“问故人、忍更负东风,尊酒空。”词人与牡丹对语,人与花融而为一。“故人”指牡丹。欧阳修题洛阳牡丹图:“开图又见故人面。”词人借问牡丹,怎么忍心辜负了东风好春光,让酒杯空空。这里化用了李建勋晚春送牡丹的诗意。“携觞邀客绕朱阑,肠断残春送牡丹。……借问少年能几许,不须推酒厌杯盘。”文人哀时伤春总摆脱不开“人生几何,对酒当歌”的慨叹,但却不见了曹孟德的雄才文思。彭词比之李诗意境更蕴藉、空灵。
-
国学名句“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出处和解释
【名句】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 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博喻》。志趣投合的人即使有山海相隔也不觉着离得远,追求不同的人即使相去咫尺也不觉着离得近。
-
【原题】:仆与公采户曹奉议有先世之契又旧从其伯仲游今复相遇於此前日偶过西邻不知尝辱车马承贶佳什次韵为谢
-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写过散文吧?散文是抒发作文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散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跋涉经典散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跋涉,其实是跋山涉水的简称。爬山过水,显示出旅途的艰险与前行的不易,其中道理也深可玩味。 爬山,一定会遇到巨石、乱木的阻碍;此时,如果找到攀援处,便能够越过去;如果一味与阻碍较劲,就只能原地不前,甚至伤及自身。这一点从攀岩运动中最可看出——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写看书的名言或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读书的名言和诗句,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和古诗,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或诗句。关于读书的名言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3、读万卷书,行万
-
皎皎明月光,灼灼朝日晖。昔为春蚕丝,今为秋女衣。 丹唇列素齿,翠彩发蛾眉。娇子多好言,欢合易为姿。 玉颜盛有时,秀色随年衰。常恐新间旧,变故兴细微。 浮萍本无根,非水将何依。忧喜更相接,乐极还自悲。
-
名言: 吾知尽事君之道,不可,则全进退之节,患祸非所恤也。 注释: 事: 服侍。全: 成全。 句意: 我深知效忠君主的大义, 达不到, 就当保全自己的德操, 即使面临祸患也毫不计较。 出处: 元·脱脱
-
朱熹认为是“妇人以夫久从征役而作是诗”(《诗集传》)。实得诗旨。共四章,每章四句。后三章集中写一个“思”字,以层递手法,抒写室家怨思之苦,情意至深。
-
宋·胡仔 《刘公嘉话》 ② 云:岛 ③ 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④ 。”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 ⑤ 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 ⑥ 作推敲之势。时韩愈
-
凭高寓目偶乘闲,◇服游人见往还。明月正临双阙上,行歌遥听九衢间。黄金络马追朱幰,红烛笼纱照玉颜。与世渐疏嗟老矣,佳辰乐事岂相关。
-
【原题】:洪君然太博以元日刺字交驰卒不一见作诗相遗依韵和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