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介之推不言禄》译文与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文观止·介之推不言禄》译文与赏析

介之推不言禄

介之推不言禄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题解】

介之推是随从晋文公流亡国外的功臣,曾割股给晋文公充饥,备尝艰辛。但晋文公登基后,封赏功臣,介之推没有向其他人那样向晋文公求取封赏,而是隐居绵山以终。介之推认为皇帝上应天命,功臣不应徼功求赏,进而塑造了一个迷信天命、独善其身、安贫乐道的人物形象。

【原文】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73];禄亦弗及。

【注释】

[73]介之推:晋国贵族,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

【译文】

晋文公赏赐曾经跟随他流亡国外的人,介之推不称功求赏,因此赏赐也没有他的份儿。

【原文】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74],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75],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76]?以死谁怼[77]?”

【注释】

[74]献公:晋文公的父亲。君:指晋文公。惠:晋惠公。怀:晋怀公。惠公是文公的弟弟,怀公是惠公的儿子。

[75]二三子:相当于现在讲的“那几位”,指跟随晋文公逃亡国外的人。

[76]盍:何不。

[77]怼:埋怨,怨恨。

【译文】

介之推说:“献公有九个儿子,现在只有文公还在世。惠公、怀公还没有亲信,国外诸侯、国内子民都厌弃他们。上天不灭绝晋国,就必定会有新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文公又会是谁呢?这实在是上天要立他为君,那些跟随他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功劳,这不是欺君罔上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被称之为盗贼,何况是贪上天的功劳,而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呢?臣子将这种欺骗当做道义,君王却对欺骗者给予赏赐,上下互相欺瞒,我难以跟他们相处啊!”他母亲说:“你为何不去要赏赐呢,这样死了又能埋怨谁呢?”

【原文】

对曰:“尤而效之[78],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79]?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80]。

【注释】

[78]尤:过失,罪过。

[79]文:修饰,装饰。此处有“表白”之急。

[80]遂隐而死:指晋文公因寻找不到隐居在山里的介之推,就放火焚山,想借此让介之推出来,谁知介之推宁死也不出山,焚身于火海之中。

【译文】

介之推回答说:“我明知这种行为是罪过,现在却又让我去效仿他们,那罪过就大了。况且我已经口出怨言,不能再享用他的俸禄。”他母亲说:“那么也应该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身体都要隐藏了,还用装饰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他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那我同你一起去隐居。”于是就隐居山林,直到死去。

【原文】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81]。”

【注释】

[81]旌:表扬,表彰。

【译文】

晋文公一直在寻找他们,但一直没找到,就把绵上的田作为介之推的祭田,说:“用这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用来表彰光明磊落的人。”

【评析】

全文采用对话的形式叙事写人,着重记叙了介之推决定隐居时与母亲的一番对话,细致入微、系统完整地揭示了介之推不言禄、隐而死的前因后果,再现了他在仕与隐、进与退之间抉择、徘徊的心路历程。

文中的介之推是一个不求荣华显达,藐视富贵,不贪功好利之人,并且是个大孝子,他那种不追逐名利、超脱物欲的处世态度,至今仍为人们所推崇。

猜你喜欢
  • 国学名句“不有百炼火,孰知寸金精”出处和解释

    【名句】不有百炼火,孰知寸金精 语出唐代孟郊《古意赠梁肃补阙》诗。不经过烈火的千百次烧炼,谁能知道不大一块金子的精美?比喻只有经过严格考验,才能显出英雄的本色。

  • 《先秦散文·晏子春秋·景公登台而叹(谏下·十九)》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晏子春秋·景公登台而叹(谏下·十九)》原文鉴赏

  • 苏轼《曹既见和复次其韵》全诗鉴赏

    造物本儿戏,风噫雷电笑。谁令妄惊怪,失匕号万窍。人人走江湖,一一操网钓。偶然连六鳌,便谓此手妙。空令任公子,三岁蹲海徼。长贫固不辞,一死实未料。难将蓍草算,除用佛眼照。何人嗣家学,恨子儿尚少。嗟我与曹

  • 古诗词意象举例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意象举例,内容包括诗歌鉴赏意象问题要求:写五个意象,然后找3个例子,举例说明(一,关于诗歌意象的例子,古代诗歌的个体意象举例说明例子越多越好。荷(莲):爱情(莲、怜谐音),出淤泥而不染,夏的象征,美丽,文采 咏芙蓉 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 古代诗文名篇之杜牧诗《过华清宫》原文、鉴赏和解读

    杜牧诗《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据中华书局本《樊川诗集》,下同) 杜牧的诗是晚唐诗坛的一大成就,晚唐诗人中只有李商隐能够与之相比。他有巨大的政治

  • 《秋下荆门》李白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白--《秋下荆门》 【内容】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赏析】: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隔

  • 有关于团结的议论文素材、论题、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题解析 [解题]团结(unite),指为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结合。团结对于一个集体是非常重要的,团结使个体微弱的力量凝聚起来变得强大,形成战胜困难的保障。分裂是团结的反面,是一

  • 看懂天下人

    【4190】看懂天下人(林乾著,中国市场出版社,23 4万字,2018年3月第1版,48元)△曾国藩用人智慧全鉴。共13章:[1]曾国藩的知人之明;[2]

  • 白居易《桐花》全诗赏析

    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岂伊物理变?信是土宜别。地气反寒暄,天时倒生杀。草木坚强物,所禀固难夺。风候一参差,荣枯遂乖剌。况吾北人性,不耐南方热。强羸寿夭间,安得依时节?

  • 祭文·祭文概述·祭文写作的误区

    祭文·祭文概述·祭文写作的误区 误区一:虚情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