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清]吴嘉纪》原文与赏析
[清]吴嘉纪
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熬烈火旁。
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吴嘉纪生逢明亡,眷念故国。他终身读书、作诗,参加一些劳动,不交结权势人物,过着布衣生活。诗人同情劳动人民,憎恨封建统治阶级,诗中多危苦严冷之词。
这首绝句反映了海滨盐民劳动的艰苦。六月盛夏,年老的煮盐工,蹲在低矮的草房里烧烈火煎盐,奇热无比,只得走到门前的烈日之下,稍息片刻。这就是所谓的乘凉。
炎日里炙热难耐,但比起矮房里的烈炎烘烫竟感到凉爽,可见老盐工汗雨淋漓已到了无法忍受的程度。“偷闲”,又可想象到添柴烧火、铲盐装盐等劳作的极其紧张。
食盐,是生命之必需;煮盐,是社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白头灶户”,是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了盐场主的雇工。这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在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压迫与剥削下过着悲惨的生活。诗人刻划老盐工的形象,无疑是为了向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提出愤怒的控拆。
老盐工在矮屋内、烈火旁煎盐,阔贵们却在华堂里、庭院中享乐。老盐工能走出烈火旁到了烈日下就感到有“偷闲一刻”的凉爽,那富人们即使到林荫下也会觉得热得难受。这正如水浒中白胜所唱:“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老盐工的劳苦和富贵者的逸乐,不仅是鲜明的对照,而且有内在的联系。诗人虽只写了受剥削、受压迫的一个侧面,人们却能由此推想到另一个相反的侧面。两个侧面构成了阶级对立的图画。
这首诗的哲理性在于阐明了万事万物,总是从对比中让人们看出问题的本质。为了求得生存,老盐工顶着烈火、冒着酷热去煎盐,说明其生命力的顽强。这种顽强正是在死亡线上挣扎的表现。
-
金马门前回剑珮,铁牛城下拥旌旗。他时万一为交代,留取甘棠三两枝。
-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拨谷飞鸣奈妾何。
-
昔谒华盖君,深求洞宫脚。玉棺已上天,白日亦寂寞。暮升艮岑顶,巾几犹未却。弟子四五人,入来泪俱落。余时游名山,发轫在远壑。良觌违夙愿,含凄向寥廓。林昏罢幽磬,竟夜伏石阁。王乔下天坛,微月映皓鹤。晨溪向虚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浪淘沙朗诵版,内容包括浪淘沙诗句刘禹锡朗读,浪淘沙白居易朗读,古诗词《浪淘沙》。浪淘沙九首其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其二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无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
-
下杜乡园古,泉声绕舍啼。静思长惨切,薄宦与乖暌。北阙千门外,南山午谷西。倚川红叶岭,连寺绿杨堤。迥野翘霜鹤,澄潭舞锦鸡。涛惊堆万岫,舸急转千溪。眉点萱芽嫩,风条柳幄迷。岸藤梢虺尾,沙渚印麑蹄。火燎湘桃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兰花照片加古诗词,内容包括求“兰草”图片及相关诗词,关于兰花的古诗大全,有关于兰草的图片,诗篇。兰花诗十首 爱 兰 不是生来偏爱兰,缘于神姿自天然。 心逐碧草摇清风,嗅得幽香沁心田。 寻 兰 心仪兰花爱意浓,山中寻踪乐春风。 攀登危
-
这首诗写春日美景和观景中的欢快心情。但诗人不说出自己的欢快,而是将其寄托于景色音响:读之清新自然,风光如画;聆之妙音在耳,缭绕回荡。而诗人的欢欣,自从这画面音响中透出。“杨柳青青沟水流,莺儿调舌弄娇柔”,首二句为我们展现出这样的画面与音响:目中所见,风和日丽,杨柳青青,澄澈的沟水潺潺地流荡着;耳听那
-
人的皮肤之厚,大概不到半分,鲜红的热血,就循着那后面,在比密密层层地爬在墙壁上的槐蚕更其密的血管里奔流,散出温热。于是各以这温热互相蛊惑,煽动,牵引,拚命地希求偎倚,接吻,拥抱,以得生命的沉酣的大欢喜
-
没蕃故人——张籍前年戍月支,城下没全师。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诗为吊绝塞英灵而作
-
为爱南山紫翠峰,偶来仍值雪初融。自嫌前引朱衣吏,不称闲行白发翁。向老光阴双转毂,此身天地一飘蓬。何时粗报君恩了,去逐冥冥物外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