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洗红二首(其一)·[晋]无名氏》原文与赏析
[晋]无名氏
休洗红,洗红色多淡。
不惜故缝衣,记得初按茜。
人寿百年能几何?后来新妇今为婆。
就像爱情成为诗歌吟咏的不朽主题一样,岁月难留、人生易老也是诗歌咏叹的永恒题材。古往今来,无论是志士仁人,还是凡夫俗子,都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怨叹过这一人生的重大主题。常言道: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几乎人人都知道彭祖八百秋不过虚言妄语,人们着实渴望着的,不过是“百年长寿”吧了。可是,在此诗的作者看来,即使“人寿百年”,又能有几多时光?那曾经是刚过门的新媳妇、当年花枝招展的红颜佳人,如今不是已经成了白发斑斑、满脸皱纹的老太婆了吗?
“人寿百年能几何”,是感叹,亦是沉思;有回顾的痛惜,也有前瞻的恐惧;有几分激越,也有几分悲凉;立足于自我,却又观照着普遍的人生。“后来新妇今为婆”,骤然展示出震人心魂的巨大人生变化,诗人从漫长的人生经历中取老少两端浓缩到一句诗行之中,两幅形象鲜明的人生图画构成强烈对比,由此形成巨大的反差效果,使“人寿百年能几何”的感慨一下子形象活现起来了。
或许是因为对“后来新妇今为婆”的悲悯,才生出“人寿百年能几何”的慨叹;抑或是早有了那百年无多的深沉感慨,才生出对“后来新妇今为婆”的悲悯。孰先孰后,似无关紧要,要紧的是在“百年能几何”的背后,有一个比百年更长更长的参照数,那就是天道的无穷无尽,无始无终。只有当人们意识到它的永恒,才会痛感人生百年的短暂,也才会对光阴的流逝和人生的衰变感慨万分。孔子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哲人理性的思索,这里悲叹“后来新妇今为婆”,是诗人形象的感悟,但却一同表明了岁月催人、时不我待的人生哲理。如果从体道明理的角度说,诗人也应当具有哲人的灵感,才能从那极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人生变化中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来。
此诗艺术表现上十分成功,诗人先从衣服颜色的减褪叙起,已酝酿出面对美好事物败亡的悲情凉意,然后作一顿宕,说衣不足惜,而可惜的是当初用茜(草名,可作红色染料)染红衣服的人已失去青春红颜,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了。这便由美好事物败亡的悲情凉意,引出了人生巨变的沉重感伤,因此,那“人寿百年能几何”的深刻哲理,就伴随着形象的画面和强烈的感情而化为诗的意趣了。这样,它就不但具有巨大的启迪性,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至于那以物起兴的比兴手法和朴素自然而又雅洁凝练的语言特色,则是显而易见的。
-
故人坟树立秋风,伯道无儿迹更空。重到笙歌分散地,隔江吹笛月明中。
-
子路 ① 曰:“君子亦有穷乎 ② ?” 孔子曰:“君子固 ③ 穷,小人穷斯滥 ④ 矣。”(《论语·卫灵公》二) 注释 ①子路:孔子的学生。②穷:穷困。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带领弟子在陈国游学时,断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指银河,内容包括古诗文中哪些词描写银河的意思,银河在我国古诗文中有很多的别称,,古诗文中哪些词描写银河的意思。我国古人也把它叫做“银汉”、“星河”、“天杭”、“银潢”、霄汉 河汉“明河”、“高寒”“天汉”、“天河”、“星汉”等等,出处很多 如 星
-
齐之好勇者, 其一人居东郭, 其一人居西郭。卒然相遇于涂, 曰: “姑相饮乎?”觞数行, 曰: “姑求肉乎?”一人曰: “子, 肉也; 我, 肉也; 尚胡革 ① 求肉而为? 于是具染 ② 而已。”因抽
-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作品赏析此当是至德二载七月作,故云“秋期近”。是时官军尚在扶风,至闰八月二十三日,始命郭子仪收长安
-
古文观止·《左传》·郑庄公戒饬守臣 (隐公十
-
月入秋帏病枕凉,霜飞夜簟故衾香。可怜吹帽狂司马,空对亲舂老孟光。不作雍容倾坐上,翻成肮脏倚门傍。人间此会论今古,细看茱萸感叹长。
-
【3967】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国家治理模式及改革(白智立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 7万字,2018年10月第1版,59 8元)△共12章:①“中国梦”
-
翠竹栽成占一丘,清溪映带极风流。山翁一向贪奇趣,更引飞泉在上头。
-
平原十里外,稍稍云岩深。遂及清净所,都无人世心。名僧既礼谒,高阁复登临。石壁倚松径,山田多栗林。超遥尽巘崿,逼侧仍岖嶔。吾欲休世事,于焉聊自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