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城·[唐]刘禹锡》原文与赏析
[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是刘禹锡金陵五题组诗中的第一首。
石头城,即金陵,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这里,曾经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改名为石头城。六朝均建都于此,因江流紧迫山麓,全城负山面江,南临淮口,成了交通要冲。到了唐初,该城废弃,二百年来已成为一座“空城”。
这首诗借石头城的兴废,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演变和人世沧桑的感慨,颇有“往来成古今”(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的哲理意蕴。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诗一起篇就突显出了石头城这昔日的繁华之地于今变得冷落荒败,大有今非昔比的状貌。群山依然环抱着古城,还是那样的苍苍莽莽,蔚蔚可观,然而奔腾的潮水拍打着无有生气的城壁,也象是失掉欢趣似地倒流返回。看其形,山川如故,闻其声,悲鸣浩叹,这分明是诗人发怀古之幽情,为空荡荡的六朝故都黯然神伤。“山围”、“潮打”,正是石头城的地理特色,两句诗又正是由此来咏唱胜地的不胜,引出对它的过去的描写:“淮水东边旧时月”。仅此一句就复现了古城曾有过的兴盛景象。当年的秦淮河灯火辉煌,烛摇影簇,彻夜笙歌不绝,通宵笑语不断,是六朝王公贵族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所。这一切已随着岁月的流逝烟飞灰灭,一点痕迹也看不到了,只有那秦淮河东边升起的明月,还能唤起人们对它旧时的回忆。而忆的内容,诗中故意只字不提,完全以“旧时月”去开拓想象的空间,因为“月”是历史的见证,此所谓:抬头望明月,低首思华年。同时,古今共一“月”,月色依旧,江山变异,可形成鲜明的对比。“夜深还过女墙来”,用这句诗煞笔,更以明月从城垛后面升起照射着曾出现过六代豪奢的“空城”,激起读者陷入思索之中,让想象的脚步越过时间的界线,去寻觅历史的踪迹。“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元萨都剌念奴娇),可以说凡读石头城者都有这样的共鸣!
全诗在怀古中咏史,给人以哲理的启发。一代又一代王朝的兴替,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其中有多少历史教训值得记取。观古今盛衰,寄兴亡之慨,自有不要重蹈历史覆辙的寓意,以此来劝诫当今,否则山河易姓,故物换主就难以避免。石头城之所以成了“空城”,不就是出于这个道理吗!
-
海涅的这首诗描绘了德国在冬天的景色和氛围。他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白雪覆盖的树林、寒冷的冰雪和窗户玻璃上的霜。诗中所表达的是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冬天的欢迎和对未来的希望。这篇文章将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展现德国的冬季景致和传统习俗,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童话般的德国冬季世界。
-
野狐峡大野摇动五彩的群落花气熏蒸中,我走向草原边缘黄河,不在群山中穿行而是在平地切出深深的裂谷惊世骇俗的刀法天地间錾出神奇的雕塑两
-
《海棠·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咏海棠诗鉴赏 元好
-
羁绪鳏鳏夜景侵,高窗不掩见惊禽。飞来曲渚烟方合,过尽南塘树更深。胡马嘶和榆塞笛,楚猿吟杂橘村砧。失群挂木知何限,远隔天涯共此心。
-
黑花满眼丝满头,早衰因病病因愁。宦途气味已谙尽,五十不休何日休?
-
过年,是一种记忆,是祖辈流传下来的遥远印记。是儿时的一种期盼,一份甜蜜,一样幸福。如今,早已过了盼年的年龄,每逢过年,却有一种
-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注释】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宋代著名清官。始举进士,皆因父母老病两辞
-
宥坐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①。孔子问
-
凄清冬夜景,摇落长年情。月带新霜色,砧和远雁声。暖怜炉火近,寒觉被衣轻。枕上酬佳句,诗成梦不成。
-
智莫大于阙疑,行莫大于无悔。|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智莫大于阙疑,行莫大于无悔。》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