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咏海棠诗赏析
海棠·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咏海棠诗鉴赏
元好问
(一)
翠叶轻笼豆颗匀,胭脂浓抹蜡痕新。
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二)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元好问这两首咏海棠诗,作于隐居故里的晚年,字里行间都流溢着爱花爱子之情。
两首诗皆自绿叶写起,皆着眼于花蕾的描摹与吟咏,但同中有异,各有侧重。第一首诗着力渲染的是未开海棠鲜丽夺目的色彩,所谓“胭脂浓抹蜡痕新”,由此而生发亲切的叮咛,叮咛它把“花梢露”殷勤留著;第二首诗则着力渲染未开海棠那“小蕾深藏”的含蕴,由此而生发真挚的告诫,告诫它要爱惜芳心,莫要轻吐。
海棠花含苞未放时,花蕾呈深红色,如胭脂点点。元好问的第一首诗便抓住了未放海棠的这一特性写开来:“翠叶轻笼豆颗匀,胭脂浓抹蜡痕新。”海棠花蕾象豆粒一般大小均匀,青翠的叶子正轻轻地笼罩着他们。海棠花蕾如浓抹的胭脂一样深红,又如蜡痕一样新鲜、娇嫩。作者把海棠花蕾比作“豆颗”、比作“胭脂”,比作“蜡痕”,充满了爱怜之情。
“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这是作者对未开海棠带了主观色彩的描述之后所发出的亲切叮咛,让它恳切地留住花梢上的露珠,莫让深红的颜色随着露珠的滴落而滴落。宋代姚立说:海棠“其花五出,初极红,如胭脂点点然;及开,则渐成缬晕;至落则若宿妆淡粉。”这里,作者说给海棠花的话,与其说是让她珍惜深红的花色,莫不如说是让它珍惜欲放未放的美妙时光,珍惜萌动着的生长着的绵绵春意。
元好问的第二首绝句与第一首似连非连,相对独立。该篇用语更精粹,含蕴更深长。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枝间那新发的绿叶重重叠叠,小小的花蕾深藏其中,隐隐可见数点猩红。“深藏”二字将海棠花蕾生动地人化了,在诗意结构上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照应着首句的“新绿一重重”,又引出了后两句主观情愫的抒发:“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芳心”指的是芬芳的花蕊,也暗指人的才华、智慧,这两句诗是对未开海棠的嘱托,也是对同赋海棠的儿辈的教诲,告诫他们莫要轻吐芳心,莫要急功近利,任凭桃李之辈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吧。这时的元好问虽已届晚年,心境渐趋闲适,但对儿辈仍寄予殷切希望。与儿辈同赋海棠,又借咏花教子,慈父之心,严父之情于此可见一斑。
-
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其妻问曰:“今裤何如?” 夫曰:“象吾故裤。”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裤。(《外储说左上》) 【鉴赏】 郑县有个人名叫卜子,让他的妻子给他做裤子,他的妻子问:“你的这条裤子做成什么样的啊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十句最孤独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十句最孤独的古诗词,看看哪一句最懂你,十首最孤独唯美的诗词,哪一首最打动你,让人感到极致孤独的古诗词。翻开唐诗宋词,吟咏柳和月的名篇佳作比比皆是.千百年来,柳和月的意象特别受到文人墨客的钟爱,成了我国古代文人感情抒发的重要内容.中学语文新
-
凛冽倦玄冬,负暄嗜飞阁。羲和流德泽,颛顼愧倚保毛发具自和,肌肤潜沃若。太阳信深仁,衰气欻有托。欹倾烦注眼,容易收病脚。流离木杪猿,翩跹山颠鹤。用知苦聚散,哀乐日已作。即事会赋诗,人生忽如昨。古来遭丧
-
〔说林训〕 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鉴赏】 此语出自《说林训》。这句话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箴言,它的意思是说,与其站在河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织网以便打鱼。我们经常用这句话告诉人们,光有愿望而迟迟不
-
【题解】 如果说辋川诗多数是偶然托兴,初不着题模拟 (唐汝询语)之作, 那么,这首《辛夷坞》则应归于少数切题者之列,它是把辛夷坞的主角辛夷 花作为中心来表现的。 辛夷,一种多么不同凡俗的花,高大的树冠
-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①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 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
-
想给对方却没有能力的古诗词(形容想做某事却能力不足的诗句有哪些)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想给对方却没有能力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想做某事却能力不足”的诗句,形容想做某事却能力不足的诗句,遇到喜欢的人却没能力照顾她的诗词。1.《龟虽寿》曹操·东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
-
丧乱闻吾弟,饥寒傍济州。人稀吾不到,兵在见何由。忆昨狂催走,无时病去忧。即今千种恨,惟共水东流。且喜河南定,不问邺城围。百战今谁在,三年望汝归。故园花自发,春日鸟还飞。断绝人烟久,东西消息希 作品赏
-
清颖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
-
水色昏犹白,霞光暗渐无。风荷摇破扇,波月动连珠。蟋蟀啼相应,鸳鸯宿不孤。小僮频报夜,归步尚踟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