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即事·[宋]杨万里》原文与赏析
[宋]杨万里
百日田干田父愁,只消一雨百无忧。
更无人惜田中水,放下清溪恣意流。
即事,因事说理,往往事尘微而理精宏,给人以触发与启迪。此诗所拈乃夏旱逢雨之事,题材朴素,语言如话,寓理愈真。字面无一字写到田禾,意旨却无不关田禾。田禾缺水则枯、多水则溺的物性成为一种表现媒介,借之传达“适度”、“过犹不及”的辩证道理,告诉人们对任何事物(哪怕是渴望与需要,如旱苗盼得雨)都须有个分寸、限度、适可而止。
百日,相当长的时间,它修饰“干”字,并关涉“愁”字。既指示田旱的时限,也强调人愁的度量。干旱“百日”,焦土千层;干旱“百日”,愁云万里。“干”与“愁”直接联系,“干”为“愁”之因,“愁”乃“干”之果。次句,夏雨突至,倾盆淋漓,田禾换绿,暑气顿消,改变了炎炎酷热的村野环境(外在),也洗涤了焦灼急热的田父心境(内在),内外清新,境界陡变。雨,成了解旱之钥,以及消愁之药。“一雨”的“一”与“百日干”的“百”比并,是习惯性“对法”。礼记·杂记下“百日之蜡,一日之泽。”此“对”中,显现了“一”竟胜“百”、“一”具威力的意蕴。百无忧,毫无、没有一点的意思,与“百日愁”粘连,说明干旱的愁城在倾刻间打破,且清除得干净彻底,呼应“一雨”所含的一阵、一场、雨势骤急猛烈之义。
田父对天不作雨的抱怨烟消云散了,但平衡总是暂时的。田中积雨过多,也会影响禾苗生长,田父发生新忧虑。于是与一、二句“企盼雨水”相反,出现“不惜水”的心理和“放水任其流”的举动。这里,田父对雨水的把握,不因苗旱贪其多,而因物性求其适,控制了一个既润之而又勿溺之的恰到好处的度量;这就是“理”之所在了。然而,诗毕竟是诗。作者对“适度”理趣的表达,不是用苍白的语言加以阐述,而是抓住田父“愁”、“无忧”、“不惜”的情感变化过程作形象反映与透视的。一说,“更无人惜”二句讥讽有闲阶级不识农事之苦,在夏旱苗枯之际尚掘引水流,享受林泉逸趣。或也通,然在暗寓哲理的深刻性上,不如前说。
-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与?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
-
忆秦娥 【宋】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保 烟光薄,栖鸦归後,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
(明)高启 大江来从万山中, 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①, 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②, 形势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 佳气葱葱至今王③。 我怀郁塞何由开? 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
-
【名句】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注释与译文]非干,不关。几句的意思是:近来人变得消瘦了,既不是因为多喝酒损伤了身体,也不是因为秋天到来而伤感。消瘦的原因是由于怀念心上人,作者没有明言,让读者自己
-
《恭让节俭,敦尚儒雅。》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毋出怨言我们为什么常出怨言?我们还是怨自己呢?还是怨别人呀?倘然你所怨者是不在目前的别人,那末在目前听你讲话的,听你苦诉的,也是别
-
社日张演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对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张旍,生卒年不详,字象文,郡望清河(今河北清河),池州
-
一 依旧例,除夕,是去坟上接“老祖宗们”回家过年的日子。往年,确切地说,是父亲在世时,每每都是他一大早备下去坟上的纸钱和供品,再
-
闻道将军破海门,如何远谪渡湘沅。春来明主封西岳,自有还君紫绶恩。
-
《人之于学,避其所难而如为其易者,斯自弃也已.夫学者必志于大道,以圣人自期,而犹有不
《人之于学,避其所难而如为其易者,斯自弃也已。夫学者必志于大道,以圣人自期,而犹有不至者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