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司命(节选)·[先秦]屈原》原文与赏析
[先秦]屈原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少司命为古代传说中执掌人间子嗣及儿童命运的女神,是美丽、善良、温柔、圣洁、勇毅的典型形象。少司命全诗表达了主祭者对少司命的敬慕赞美之意,同时透露出人神恋爱的缠绵悱恻之情。
作者将少司命充分人格化,赋予她同人一样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之情,并细腻描写了她的爱情。优美而丰富的想象,奇丽而清新的语言,高洁芳香的比兴,已经使作品具有了荡人心魄的力量。而细致神妙的心理刻画,微妙而复杂的恋情体验,实际上是写人间男女的爱情。而“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是刻画男女奇妙而细腻心理的名句。二句对举,悲哀之中没有比生时之别离更悲的,而快乐之中没有比新交知心人更快乐的。二句互为因果,对文见义,因为“新相知”是乐中之至乐,所以,更验证、烘托、突出“生别离”是悲中之至悲。因为“乐”,稍尝即逝,不可复得;而“悲”,却不断地煎熬着渴望的心!刚刚相爱却生生别离正是感情生活中最凄苦的遭遇,“来如春风不多时,去如朝云无觅处”。明代大学者王世贞称之为“千古情语之祖”! (艺苑卮言卷二)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特定的人生体验与复杂的心理再现,还具有比较普遍的意义。人们不仅用“新知”来反衬“生离”,而且还用“死别”来对比,杜甫梦李白云:“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袁行霈先生说:“死别,已无再会的希望,悲哀虽然沉重,却能在无可奈何之中渐渐淡漠下去。生离却不然,这是一种活活的相思,悲哀中含有牵挂,思虑中含有期待,格外煎熬人心。”
在人生的旅途中,会有无数的相交与离别,苏轼说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只要是真挚深厚的,别时总会两情依依,举手劳劳,而别后则有万般相思,千种惦念,乃至日久难熬,形销骨立。在这时,屈原的“悲莫悲兮生别离”的哲理昭示,总会引起我们的共鸣与惊异。我们应该无比珍惜这人间“真情”,既诚挚爱护、又冷静把握这“心理世界”中的一片“绿土”!
-
《汉魏六朝散文·陈寿·张鲁传》原文鉴赏 张鲁
-
叶梦得《水调歌头》叶梦得 叶梦得 何处难忘酒,朱夏日偏长 ① 。湖山地胜潇湘 ② ,十里芰荷香 ③ 。柳外新蝉惊晚,楼上疏帘垂翠,簟枕晚生凉 ④ 。纨扇摇霜月 ⑤ ,曲水泛流觞。流年去 ⑥ ,今古梦,
-
《红楼梦》贾不假, 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
-
《富则能润屋矣,德则能润身矣,故心无愧怍,则广大宽平,而体常舒泰,德之润身者然也.》什
《富则能润屋矣,德则能润身矣,故心无愧怍,则广大宽平,而体常舒泰,德之润身者然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宋·
-
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
-
吴融《子规》 吴融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这首诗借咏子规来抒发自己的旅思乡愁。诗歌从子
-
(下艮上巽) 《渐》:女归吉。利贞。 《彖》曰:“《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止而巽,动不穷也。” 《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
听说,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 ① 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但我却见过未倒的雷峰塔,破破烂烂的映掩于湖光山色之间,落山的太阳照着这些四近的地方,就是雷峰夕照,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
-
再游巫峡知何日?总是秦人说向谁?长忆小楼风月夜,红栏干上两三枝。 作品赏析红栏干上:一作红栏干外。
-
[点评]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文泰来英雄末路,豪情难抑,但终还是顾念娇妻的一片苦心,委曲求全,躲在地窖中避祸。此处最见患难夫妻的真情。 铁胆庄中,上演一幕惨烈的悲剧,读此每有不忍。 张召重继续展现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