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汉]仲长统》原文与赏析
[汉]仲长统
春云为马,秋风为驷。
按之不迟,劳之不疾。
仲长统(180—220),字公理,山阳高平(今山东金乡县西北)人。少好学,博猎书典,富于文辞,每论说古今及时俗行事,常发愤叹息。他是东汉时期的一位思想家、政论家。建安(196)中,荀彧举为尚书郎,参丞相曹操军事。他的诗,多为表明志向、抱负,或阐述对人生的观点立场,或宣泄对社会现象的爱憎感情。这首四言哲理诗,通过生动而形象的比喻,向人们揭示出一个值得深思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春云为马,秋风为驷。按之不迟,劳之不疾。”这“春云”、“秋风”是比喻之物。春天多雨,空气湿润,云团中含有大量的水汽。在和熙的春风吹送下,云团总是缓慢地飘浮移动;秋天晴朗,天高气爽,北风呼啸,其速迅猛。“为”,作的意思;“驷”,指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或曰套着四匹马的车。“按”,击也,此指鞭策。“劳”,劳役,指马供人役使。这四句诗的意思是,用春云作马骑,那就要不断鞭策它,使之“不迟”(不要走得太慢);用秋风作马车,驾驶时当使之“不疾”(不要跑得太快)。在这里,诗人以奇妙的想象力,用骑马、驾车不慢不快的速度为喻,表现出他所崇尚的那种清净闲适的老庄思想。同时,也是诗人借“春云”、“秋风”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表现出他对东汉时代那种大动荡、大分化的社会形势的忧虑与不安。
须知,快与慢是速度问题,也是时间问题。在同等条件下,若要跑完同等距离的路程,速度快,所需时间必短;速度慢,时间一定要增长。因此,掌握时间与速度的关系,绝对不能脱离当时的具体条件和具体环境。譬如战争,当双方都处于相持阶段时,为了制订克敌制胜的作战部署,则需要细细思索、冷静推敲,不可“按之不迟”;而当战争继起,战场上需要冲锋陷阵,则不可“劳之不疾”。否则将贻误战机,造成败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给人们以有益的启示,可视作一种积极因素。
然而“春云为马,按之不迟”,需要从实际出发,方能奏效。试想,假若它是一匹驽马,或者老马、病马、残马,即使任其挥鞭不已,它也难以迅跑。“秋风为驷,劳之不疾”,道理亦然。若驷者均为千里马,御之如风,要它们缓行也很困难。这些都是它们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外因只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据,这是事物存在的客观规律。根据不同的事物作出不同的选择,这才是辩证唯物论的思想方法。
-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①,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②?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③,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④。 【题解】 横塘在
-
忆昔避贼初,北走经险艰。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尽室久徒步,逢人多厚颜。参差谷鸟吟,不见游子还。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愈嗔。小儿强解事,故索苦李餐。一旬半雷雨,泥泞相牵攀。既无御雨
-
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通过描写狩猎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追求豪情和自由的心态。诗中注释和评析展示了苏轼对于诗意与生活的独特理解,同时也揭示了他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观察。这篇文章对《江城子 密州出猎》进行了简要概括,旨在让读者对这首诗有一个初步认识。
-
宋词典故·糟丘 【出典】 东汉·王充《论衡》卷七《语增》:“传语曰:‘纣沉湎于酒,以糟为丘,以酒为池,牛饮者三千人,为长夜之饮,亡其甲子。’……周公封康叔,告以纣用酒,期于悉极,欲以戒之也。而不言糟丘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未来的憧憬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对未来的美好向往的诗句,表达对未来的憧憬的唯美古诗,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的古诗词。关于对未来的美好向往的诗句有:1.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2.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
-
作者: 〔台湾〕子敏 【原文】: 智慧高的人,从生活
-
毕沅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
-
晚泊洪昇 空江烟雨晚模糊,越峤吴峰定有无? 宿鹭连拳鱼泼刺,败芦深处一灯孤。 此诗写作者晚泊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首两句,写远望所见,江以空字点出,言江面空旷辽远,漫无涯际,远远望去,一片模糊。晚字
-
北都留守将天兵,出入香街宿禁扃。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孔璋旧檄家家有,叔度新歌处处听。夷落遥知真汉相,争来屈膝看仪刑。
-
盛德初融後,潜阴未姤时。侍臣占易象,明两作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