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洪昇
晚泊·洪昇
空江烟雨晚模糊,越峤吴峰定有无?
宿鹭连拳鱼泼刺,败芦深处一灯孤。
此诗写作者晚泊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首两句,写远望所见,“江”以“空”字点出,言江面空旷辽远,漫无涯际,远远望去,一片模糊。“晚”字点出题目。在濛濛细雨、茫茫暮色的笼罩下,远处的山峰若有若无,忽隐忽现。越峤,指浙江境内的高山。吴峰,指苏州一带的山峰。越峤、吴峰,在诗人的视野之内,说明诗人晚泊之处在此不很远的地方。上二句是疏笔勾勒,第三句,作者由远及近,转为细致描绘,捕捉了晚泊时分两种具有特征性的情景,紧扣题目。“宿鹭连拳”,是近所见,鹭鸟,江上特有的动物,常蜷缩一团,以消永夜。鱼泼刺,是所闻,永夜寂寂,只有鱼儿的跳跃声,清晰可闻,静中之动,弥见其静,使人有不堪其静之感。这鱼儿跳跃之声,也说明诗人夜不成寐。诗人为什么如此呢?结句透露了个中消息,“败芦深处一灯孤”,一“孤”字,泄露了诗人的心怀,原来是孤独寂寞的情绪萦绕着诗人,使之心绪万端,欲眠不得。只身远游,泊船江中,难免有“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之感。孤寂的情怀与败芦深处的暗淡灯火相互衬托,以景衬情,加重了这分孤独感的份量。
这首诗以巨大空茫的烟雨江景为背景,以山峰的若有若无暗示了诗人的前程飘泊不定,在如此的大背景下,诗人又安上了一盏孤灯,且深在败芦中,只能闪出微火些光,更能显现他的孤零之甚。鹭的夜宿,似在安慰他——野泊的不仅是你一个;鱼的泼刺,似在怜悯他——太静了,人何以堪,给你一点声响吧:但鹭、鱼的安慰与怜悯,也同样衬现了他的孤独。所以,本诗字面上看,所写景物彼此无干,其实,它们都统一在诗人的思绪之中,读来真有浑然一体之感,由此亦可见诗人摄取景物的眼光之高妙。
这首诗不用典故,用字精炼,短短的小诗,意象丰富,语言朴素清丽,“清整有大历间风格”(厉鹗东城杂记卷下洪稗畦语)。沈德潜说洪昇诗“疏澹成家”,即此可见一斑。
-
德国唯意志论*者尼采*的用语,用来指超出一般人类或者“凡人”的人。“超人”同“凡人”的区别犹如凡人同猿猴的区别一样。“超人”是权力意
-
言避一时暑,池亭五月开。喜逢金马客,同饮玉人杯。舞鹤乘轩至,游鱼拥钓来。座中殊未起,箫管莫相催。
-
国学名句“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出处和解释
【名句】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语出《礼记·大学》。老百姓喜欢什么,当权者就喜欢什么;老百姓厌恶什么,当权者就厌恶什么,这才称得上老百姓的父母。说明当权者关心人民疾苦,才能取得人民
-
天之道 ① ,其犹张弓与 ②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 ③ ,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 ④ ,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
-
元诗选集。三集。清初顾嗣立编
-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翻译与解读
-
良璞含章久,寒泉彻底幽。矩浮光滟滟,方折浪悠悠。凌乱波纹异,萦回水性柔。似风摇浅濑,疑月落清流。潜颍应傍达,藏真岂上福玉人如不见,沦弃即千秋。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评论古诗词的诗词,内容包括推荐一些古诗,很美的、带评论,诗中诗人——评论诗人的诗句有,评论中国古代的诗词。1.《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
-
山鹧鸪 作者: 白居易 【
-
这首诗句句写景,画意诗情,佳句盈篇,可推为刘眘虚的代表作。诗描写深山中一座别墅及其幽美环境。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