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朝·[清]郑燮》原文与赏析
[清]郑燮
立朝何必无纤过,要在闻而遽改之;
千古怙终缘宠恋,问君恋得几多时?
这首诗对在朝为官者的知过不改及其仗恃皇上的恩宠而欲使自己终生登上高位的行为,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同时揭示了“高者未必贤”哲理,词锋犀利,寓意深刻。
从“立朝”的诗题看,诗是针对朝廷命官而作的。为官的准则,既使在封建社会里也崇尚清明廉正,杜荀鹤在送人宰吴县诗中就说过:“字人无异术,至论不如清”,指爱护人民没有什么特殊的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官要清廉,为老百姓多干好事。然而官场上的奸佞之徒,一旦有了荣耀就不可一世,甚至祸国殃民,往往这些人成了皇上的宠臣,奢侈淫靡,争权夺势,残害忠良等等,无恶不作,导致了政治腐败的局面。当然,要求当官的人十全十美也不现实,所以诗人劈头写道:“立朝何必无纤过”,一点细小的过失都没有,这怎么可能呢?哪怕是大贤大德的名臣,也是“金无足赤”的。问题是“要在闻而遽改之”,重要的乃在于听到了有人指出自己的过失应当立即改正过来。此为圣贤之道。做到这样并不容易,诗人看透了尸位素餐者的品德是很差的,所以笔如利剑,向这些人猛烈抨击:“千古怙终缘宠恋,问君恋得几多时?”自古而来,不少的高官厚禄之人,凭借着有皇上的亲宠,一生中都表现得骄横跋扈,还不是因为迷恋龙威的庇护,有恃无恐,其实这能维持多久呢?——这一反问,提醒在位者要记取历史教训。得宠群中,很多的人是“是非好恶随君口,南北东西逐君眄”(元稹胡旋女),皇帝说好便是好,说坏便是坏,目光无不随着皇帝的眼神转,处处逢迎讨好。他们都是些平庸无能之辈,毫无主见,所施时策,必亡江山。到了社稷易主,他们有什么“宠”可“恋”的呢?应该说,“问君恋得几多时”是有着这些蕴藉内含的。
立朝有喻理警世之意,劝诫当朝做官的以贤德为重,要认识高位不是贤德的同义语,所以必须具有闻过“而遽改之”的精神。这些道理,对今天来说,也没有消失启迪的意义。
-
【名句】粗粝 ① 能甘 ② ,必是有为之士;纷华 ③ 不染,方称杰出之人。 【注释】①粗粝(li):粗米。②甘:指吃得很香甜。③纷华:繁华热闹。 【释义】粗米饭也能吃得很香甜,一定是有作为的人才;处于
-
晨登天竺山,山殿朝阳晓。厓泉争喷薄,江岫相萦绕。直上孤顶高,平看众峰校南州十二月,地暖冰雪少。青翠满寒山,藤萝覆冬沼。花龛瀑布侧,青壁石林杪。鸣钟集人天,施饭聚猿鸟。洗意归清净,澄心悟空了。始知世上
-
这首词感情非常真挚,少年夫妻几年恩爱生活,使纳兰性德没法遗忘,娓娓道来,语浅情深,每一句都是发自肺腑的至情,都是不假虚饰的真话,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
平时十月幸兰汤。玉甃琼梁。五家车马如水,珠玑满路旁。翠华一去掩方床。独留烟树苍苍。至今清夜月,依前过缭墙。
-
乃令郡县立庠序,劝其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乃令郡县立庠序,劝其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全诗三章语言大同小异,这是民间歌谣的共同点。至于三章分别举出栩、棘、桑三种树木,则纯粹是信手拈来,便于押韵,别无其他深意。
-
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轻蘸嫩黄深。夜来春睡浓于酒,压褊佳人缠臂金。
-
作者: 樊洛平
-
启功南来千里南来访鹤铭,长桥飞跨大江横。河声岳色寻常见,一到金焦眼倍明。作者简介启功(1912—2005年),字元伯,一作元白。满族,姓
-
巫臣教吴叛楚 (成公七年) 【题解】 对于巫臣的为人,年轻的楚共王的评价是最为公允的。大意是说,巫臣在取得夏姬这个问题上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