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叙·[唐]杜荀鹤》原文与赏析
[唐]杜荀鹤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杜荀鹤(846—907),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青阳县南)人。昭宗大顺二年(891)进士。后以使臣入梁通好,朱温授其翰林学士。有诗三卷入全唐诗。
此诗为杜荀鹤晚年所作,题为自叙,乃表明心迹之作,文字平白,流畅自如,不难看懂。首二句介绍自己的情况,其中,“熟谙时事”是“乐于贫”的先决条件。唯其看透了官场的尔虞我诈,“熟”知官场的污秽腐恶,所以才“乐于贫”的。唯其如此,诗人才在求仕与归隐中决然选择全身而退的归隐一途的。“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虽然不想做官,但并非置身于世外,写诗的宗旨仍然是要拯民救国,可是偏偏碰上不能容忍讲真话的社会,有什么办法呢?一生的肺腑之言无处倾倒,只有自己写给自己这个白发苍苍的闲吟客了。这是何等惨痛的滴血心声啊!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二句,贬褒分明,取舍坚决,态度十分坚定。“窃禄人”是对追名逐利的官场的本质揭露,晚唐的社会现实就是这样严峻,当官不为民作主,只管自己谋幸福,“怕作”则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嫉恶如仇,与官场势不两立,决不姑息合作的决然心志;为此,就必然遭官员所忌恨,唐才子传说杜荀鹤曾“侮慢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就病故了,可见这场斗争的严酷性。尽管这样,他仍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为“闲吟客”这条铺满荆棘的人生险途,发不平之鸣,毫不超然的高风亮节,令人钦羡!
-
李益 早雁忽为双,惊秋风水窗。 夜长人自起,星月满空江。 李益于贞元十八年(802)从扬州逆长江西上到巴陵(今湖南省岳阳县),这首诗就是在这时写下的。 “水宿”,即
-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作品赏析【注释】:佳节:一作令节。得意:一作称意。勤政楼原是唐玄宗用来处理朝政、举行国家重大典礼的地方,建于开元八年(720),位
-
满城怜傲吏,终日赋新诗。请报淮阴客,春帆浪作期。
-
无嗟千里远,亦是宰王畿。策马雨中去,逢人关外希邑传榆石在,路绕晋山微。别思方萧索,新秋一叶飞。
-
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 (1) ,见其所蓄 (2) ,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 (3) ,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4) 。其为园 (5) ,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 (
-
天矜 ① 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泰誓上》) 注释 ①矜:怜闵。 译文 上天怜闵民众,民众的愿望,上天一定会依从的。 感悟 君王和民众各自有上天赋予的使命:君王负有治理民众的使命,但是却没
-
夜云起河汉,朝雨洒高林。梧叶先风落,草虫迎湿吟。簟凉扇恩薄,室静琴思深。且喜炎前别,安能怀寸阴。
-
宋人不辨玉,鲁贱东家丘。我笑薛夫子,胡为两地游。黄金消众口,白璧竟难投。梧桐生蒺藜,绿竹乏佳宾。凤凰宿谁家,遂与群鸡匹。田家养老马,穷士归其门。蛾眉笑躃者,宾客去平原。却斩美人首,三千还骏奔。毛公一挺
-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不通
名言: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
[南北朝]谢瞻夕霁风气凉,闲房有余清。开轩灭华烛,月露皓已盈。独夜无物役,寝者亦云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