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九首(其七)·[唐]刘禹锡》原文与赏析
[唐]刘禹锡
瞿唐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刘禹锡的竹枝词共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七首。诗以瞿塘峡的艰险起兴,引出对世态人情的感喟。
“瞿塘天下险”,在长江三峡中,瞿塘尤以多礁石险滩,更见危险。峡中水急如奔,一遇礁石险滩,便顿生旋涡,舟行其间,稍有不慎,便船毁人毙。白居易的夜入瞿塘峡写道:“瞿塘天下险,夜上信难哉!崖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逆风惊浪起,拔稔暗船来。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瞿塘峡中尤以滟滪堆最险,杜甫说:“巨石水中央,江寒出水长。沈牛答云雨,如马戒舟航。”(滟滪堆)在此行船确是险象环生,危机四伏,明代孙蕡的下瞿塘中写道:“滩声橹声历乱聒,紧摇手滑橹易脱。沿洄划转如旋风,半侧船头水花没。船头半没船尾高,水花作雨飞鬓毛。争牵百丈上崖谷,两旁捷走如猿猱。”刘禹锡意不在写湍急滩险,仅以“嘈嘈十二滩”轻轻提过,即给人以恶险的印象。嘈嘈,急流冲滩之声;“十二”,概言其多。自古以来都认为这是条险途。
诗人写瞿塘之险,乃是为了导引出“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人心起波澜如瞿塘起浪涛,这是正比顺接,而“人心不如水”,则为逆向思维所得。人心不如水,是在“等闲平地”就生出波澜,水却要在“滩”的阻遏下才生波澜。这就翻跌了一层,人心比水势更险。急流险滩符合物理,平地波澜则有悖事理,可是却契合世情。在封建社会中,尔虞我诈,翻云覆雨,阳奉阴违等屡见不鲜,真是人心不盈寸,波澜大如天。同时,人心惟危,隔层肚皮隔重山,平白无故起波澜。刘禹锡写出了封建社会中“人心”的险恶,实为对官场人物的抨击。那些奸佞小人,惯于无事生非,飞短流长,兴风作浪,播弄是非,诬陷他人,确是“等闲平地起波澜”。
刘禹锡此诗是他人生经验的概括。他参加王叔文集团搞“永贞革新”后,受到群小围攻,众佞陷害,两次被贬,长达二十三年之久,因而发出了这愤世嫉俗之语。今天我们不必“长恨人心不如水”,但也不可完全忽视“等闲平地起波澜,”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刘禹锡此诗至今仍能赢得读者,其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
凡中国所有的,外国也都有。 外国人说中国多臭虫,但西洋也有臭虫;日本人笑中国人好弄文字,但日本人也一样的弄文字。不抵抗的有甘地;禁打外人的有希特拉;狄昆希吸鸦片;陀思妥夫斯基赌得发昏。斯惠夫德带枷,马
-
又论武王伐纣,壹戎衣,天下大定。而世俗有 《封神传》 一书,费如许战争,一切仙佛皆来助战,究竟何所本? 余曰: 东晋人伪作 《武成篇》有云: 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便有此意。《周书·克殷篇》:
-
古寺长廊院院行,此轩偏慰旅人情。楚山西断如迎客,汴水南来故绕城。路失玉钩芳草合,林亡白鹤古泉清。淡游何以娱庠老,坐听郊原琢磬声。竹杖芒鞋取次行,下临官道见人情。天寒菽粟犹栖亩,日暮牛羊自入城。沽酒独教
-
窃谓庠序者,所谓萃群材而乐育之,以定其志业;养其名誉优游舒徐,以待科举也。|什么意思
《窃谓庠序者,所谓萃群材而乐育之,以定其志业;养其名誉优游舒徐,以待科举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马存 予友盖邦式,尝为予言: “司马子长 (1) 之文章有奇伟气 (2) ,窃有志于斯文也,子其为说以赠我。”予谓: “子长之文章不在书,学者每以书求之,则终身不知其奇。予有《史记》一部,在天下名山大
-
上阕写景,描绘出一幅有树有花,色彩鲜明的山野行军图。“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开篇交代作者已经离开临安向东阳出发。“扑面征尘”描写环境的恶劣,气候干燥,而且路途遥遥。“香篝”是古代的熏笼,“水沉”即沉香。笼里的香料已快烧完,暗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蝴蝶夏天的诗句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夏天的蝴蝶的诗或句子,描写蝴蝶在花间飞舞,蜻蜓在水面上翻飞的夏日美景的诗句是什么搜,关于蝴蝶的古诗。有关蝴蝶的古诗名句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
-
【原题】:肩吾摘傍梅读易之句以名吾亭且为诗惟发之用韵答赋
-
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 [2] 。然好学,游侠 [3] ,任气节,内行修洁 [4] ,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 [5] ,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 [6] 。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
-
停午闻山钟,起行散愁疾。②寻林采芝去,转谷松翠密。③傍见精舍开,长廊饭僧毕。④石渠流雪水,金子耀霜橘。竹房思旧游,过憩终永日。入洞窥石髓,傍崖采蜂蜜。⑤日暮辞远公,虎溪相送出。⑥ 作品赏析①二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