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唐]杜甫》原文与赏析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绵绵,滋润万物。诗人在春夜以喜悦的心情赞美春雨,写出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诗的开头就把春雨写得那么有感情。一个“知”字,令人觉得春雨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她选择了万物萌生的时节悄悄地来到人间。“春雨贵如油”,适时而来的春雨,怎不令诗人赞美呢。
次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全诗的关键,进一步写细雨在春夜随着和风默默地“润物”,给人间带来勃勃生机。在这夜深人静时,春雨无声无息地撒向大地,也许人们没有注意到她的存在,但确确实实就是由于她的滋润,春天才更加美好。“潜”字刻画了春雨有滋润万物之心,无哗众取宠之意,她是“好雨”,却并不“讨好”,这正是春雨品格高贵之处,春雨作了贡献却悄然无声,这才是令人佩服的“好”。
第三联写江村夜景。从“云俱黑”,不难推测到今夜的春雨不会停息,将一直默默地下到天明。春雨润物是透彻的。
尾联两句,想象天明时由于春雨的润湿,在锦官城(成都)到处花开似锦,那娇美红艳的一丛丛的花朵上还留着雨珠。这是写春雨带来叫人喜悦的成果。全诗未着一“喜”字,通篇渗透“喜”意,“喜意都从罅缝里并透”(浦起龙读杜心解)。
“诗贵寄意”(沈德潜说诗晬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给人以启迪:事物的变化有外因与内历。在一定条件下,外因起着重要作用。尽管绵绵春雨“细无声”,但是她却在默默地“润物”,促使事物变化。如果没有夜间的春雨,第二天清晨那一丛丛的花朵就不会那么楚楚动人。因而,有些看来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外因,不容忽视。量变的不断积累,会促使质的变化。诗中称赞的是润物的细雨,如若是“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大雨),那娇弱的花朵则会遭到损伤,诗人也就不会“喜”了。
-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出处】唐温庭筠《 瑶瑟怨 》。 【意思】潇湘: 潇水、湘水,这里泛指湖南地区。十二楼: 本指神仙居住之地,这里指少妇华贵的居室。句意: 鸿雁叫着飞过潇湘,渐
-
(节自 《魏公子列传》)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 ① 。公子姊为赵惠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② 。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 “吾攻
-
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也 ① 。(《庄子·养生主》) 【注释】 ①适:有时。来、去:比喻生、死。安时:应时,顺应 时机。处顺:应势,顺应事物的变化。 【译文】 生,老聃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表达汉字情感的古诗词,内容包括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有那些,能体现汉字的古诗,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竹枝词》作者:唐代刘禹锡诗文: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释义: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江上舟中
-
《酴醾花·酴醾》咏酴醾花诗鉴赏 杨万里以酒为
-
恽寿平 以尔为三友 ① ,真能傲众芳。 自留苍翠色,努力饱风霜。 【注释】 ①三友:即“岁寒三友”,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称“岁寒三友”。宋林景熙《五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
-
简略非世器,委身同草木。逍遥精舍居,饮酒自为足。累日曾一栉,对书常懒读。社腊会高年,山川恣游瞩。明世方选士,中朝悬美禄。除书忽到门,冠带便拘束。愧忝郎署迹,谬蒙君子录。俯仰垂华缨,飘飖翔轻毂。行将亲爱
-
《十四行诗第一百三十首》 莎士比亚 我的爱人的眼睛绝不像太阳, 红珊瑚远远胜过她嘴唇的红色, 如果发是丝,铁丝就生在她头上; 如果雪算白,她胸膛就一味暗褐。 我见过玫瑰如缎,红里透白, 但她的双颊,赛
-
【原题】:十二月十二日雪晴成允蔡君扁舟携诗见临次韵奉答
-
宋玉愁空断,娇饶粉自红。歌声春草露,门掩杏花丛。注口樱桃小,添眉桂叶浓。晓奁妆秀靥,夜帐减香筒。钿镜飞孤鹊,江图画水荭。陂陀梳碧凤,腰袅带金虫。杜若含清露,河蒲聚紫茸。月分蛾黛破,花合靥朱融。发重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