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唐]王绩》原文与赏析
[唐]王绩
前旦出园游,林华都未有。
今朝下堂望,池冰开已久。
雪避南轩梅,风催北庭柳。
遥呼灶前妾,却报机中妇。
年光恰恰来,满瓮迎春酒。
这首诗写初春时诗人所见所感和所为。诗的前四句通过“前旦”和“今朝”游望所见的变化,显示初春景象。前天游园时树上还没有花,今天却见到池中的冰融化了,也暗写花也现蕾了。五、六两句写梅和柳的状况。最后四句写诗人见到春光喜悦的心情,既遥呼灶前妾,又报告机上的妇,说春天已到了,快开那新酿的酒。而其中的五、六两句却为概括之语,富有哲理性。
梅是凌寒开放的花,它总是在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吐露芳华。这时百花都还未开放,万木也都很少生机,唯有它一枝独秀,实在难得。所以很早以来,人们不仅把梅当成春的使者,称它为“一枝春”,而且把它作为贞烈清高人格的象征,大加赞赏。如宋代大诗人陆游在雪中寻梅诗中说:“正是花中巢许辈,人间富贵不关渠”,喻它为巢父、许由之类的高士,明开国谋臣刘基在梅花绝句中说:“借问高标谁得似,白头苏武在天山”,拟它为苏武这样的节烈之臣,都可见出古人对梅花激赏。
柳也是古人最爱题咏的植物。诗经有“杨柳依依”的名句,历史上有“树犹如此”、“张绪风流”之类的典故,民俗有离别折柳的习惯,而它的柔弱风姿,诗人尤爱欣赏,常以之比拟为少女的纤腰。
不过王绩这两句诗的妙处却全不在此。它主要好在把雪与风同梅、柳一道人格化了,从而突出了梅与柳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显得生动有趣,它似乎告诉人们:梅是挺劲刚烈的,是强者,不怕强暴,凛然凌风冒雪,这反而使雪畏惧了,不敢侵犯了;而柳较柔顺,结果招来风的催逼,定要它早早发芽抽条。对比之下,这不说明风雪只敢欺负弱者,而在强者面前便只有退让吗?这不是一定程度表示出生活的哲理吗?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荀子·劝学说:“强自取柱(通‘祝’,断),柔自取束”,一个宣扬退让,一个提倡中庸,都缺乏斗争精神。在对待敌人的侵凌上,这些思想显然都是有害的。王绩的诗里能表达出歌颂勇敢斗争的思想,确是难能可贵的。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但又有积极作用。这两句诗由于在用字上巧妙地使用了“避”、“催”两字,产生了拟人的效果,才出现了上述的哲理意味。这种写作艺术颇值得欣赏和借鉴。
-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是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代表作。其悼亡词有四十首之多,皆血泪交溢,语痴入骨。此词尤称绝唱。词从空阶滴雨,仲夏葬花写来,引起伤春之感和悼亡之思;又以夜台幽远,音讯不通,以至来生难期,感情层层递进,最后万念俱灰。此生已矣
-
何物令侬羡,羡郎船尾燕。衔泥趁樯竿,宿食长相见。 作品赏析【注释】:早春时节,清淮浪软,紫燕双飞。一位少妇在船埠给自己的丈夫送行。诗中略去了一切送别场面的描写,一落笔就抓住了女主人的心理活动,集中
-
世道日交丧。浇风散淳源。不采芳桂枝。反栖恶木根。所以桃李树。吐花竟不言。大运有兴没。群动争飞奔。归来广成子。去入无穷门。
-
共游我们坐在山地的面包车上,开车的是个女的,就这我们也前仰后合的,淮河流域的丘陵有时也有一些山的品性与个性。我回头看她和他,四只手
-
善始善终善始非善终不可,能善始而不能善终者,必遭失败。譬如玩球:甲方两人,若打乒乓(球戏)。在最初的时候,甲方发球很猛,接球亦佳;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白的诗句
《登高》是李白的名篇,其中有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给人带来了无边无际的想象空间。上一句是“欲与天公试比高”,是诗人表达自己登高的决心与豪情。下一句是“更忆山中宴,应忘言、千古功。”是诗人回忆曾经在山中宴会中享乐的景象,同时表达了忘掉他的辉煌功绩,只想安享山景的意愿。通过这句诗,我们可以看到李白豪情万丈的气质,以及对美景的追求与享受。在翻译时要保证语句通顺而又忠实于原诗的意思。
-
韩退之答窦秀才书 愈白:愈少驽怯,于他艺能,自度无可努力,又不通时事,而与世多龃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青春颜色的诗句,内容包括青春的颜色诗歌,关于青春五彩缤纷的诗歌,关于青春的诗句。青春的颜色诗歌篇【一】青春是蓝色的,像深远的晴空,像迷人的海洋。深远辽阔,富于幻想。青春是绿色的,像滴翠的青竹,像坦荡的草原。充满无限生
-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
杜甫《阆水歌》唐山水诗鉴赏 杜甫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