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六首(其六)·[宋]王安石》原文与赏析
[宋]王安石
日月随天旋,疾迟与天谋。
寒暑自有常,不顾万物求。
蜉蝣蔽朝夕,蟪蛄疑春秋。
眇眇上古历,回环今几周?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歌以俊健峭拔、善于说理、精于修辞见长。即事六首等诗篇颇具哲理意味,充满进取精神,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中对宇宙、对人生的哲理思考,是对宇宙真理的探讨,对生命情调的咏歌。
“日月随天旋,疾迟与天谋。”诗一开头就显出了磅礴的气势,使人感到意境深阔,格调高昂。它所包含的哲理可以从两方面来领会:一是这里的“旋”意味着世间一切事物都处于变化运动之中,大至朝代的更替,小至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人由少而壮,由壮而老,都是在不停的“代谢”中,从而形成了“古今”。二是无论自然界或人类社会,其变化都是有规律的,“谋”在这里是“齐等”的意思,就是说日月的运行也要受整个宇宙运动规律的制约。这两句是全诗的诗眼。
三、四两句,借用自然景观进一步抒发感慨,表述人生哲理,说明自然规律是不可违背的。当时剧烈的政治斗争以及由此产生的频繁的宦海沉浮,使诗人常常厌倦了对功名的追求,转而注目于人生命运和价值,生死、穷达、盛衰,诸如此类的玄奥哲理的思辩。他不仅认为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有规律,并进而认为水灾、旱灾也有规律可寻。在驳斥保守派所称熙宁七年旱灾是由于新法触怒上天的谬论时,王安石说:“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
如果我们深入思索这首诗的生活哲理,“蜉蝣蔽朝夕,蟪蛄疑春秋”也可惊人耳目。试想,在无尽的时间之流和无限的宇宙空间中,人和其他生物一样都是渺小的“百代之过客”。但在这里诗人不是哀叹人生有涯,生命短暂,而是要从自然生命现象中,反思人类的创造精神。这从后边所抒发的豪迈而自信的情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证实。因为诗的结句更显出诗人已经超越于具体的审美客体和一般的情感抒发,而翱翔于玄妙无穷的精神世界中。
总之,这首诗具有较高的思想性,艺术上也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宋代盛行穷究天理、物理、人心、人性的哲学思潮,它必然影响到当时的诗歌。在艺术构思上,作者打破了现实时空关系的局限,以跳跃幅度极大的审美意象构筑诗的意境。因而,不论从政治、社会、历史的角度,还是从艺术创作和审美的角度,王安石的哲理诗都是值得认真阅读和研究的。
-
凤阙轻遮翡翠帏,龙墀遥望□尘生。御沟春水相辉映,狂杀长安年少儿。 作品赏析【注释】:
-
楚江怀古① 唐•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②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释】① 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因直言,由
-
【3258】干部大讲堂(第7辑)(中组部干教局编,党建读物出版社,32 6万字,2016年12月第1版,58元)△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专题研修课
-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名句】百发失一 ① ,不足谓 ② 善射;千里蹞步 ③ 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 ④ 不通,仁义不一 ⑤ ,不足谓善学。 【注释】①百发失一:射了一百箭而有一箭未中。②谓:称,说。③蹞(kui)步:蹞同
-
幸蜀西至剑门 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 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 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 【
-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筯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
-
芳幄覆云屏,石奁开碧镜。支流日飞洒,深处自疑莹。潜去不见迹,清音常满听。有时病朝酲,来此心神醒。
-
零叶翻红万树霜,玉莲开蕊暖泉香。行云不下朝元阁,一曲《淋铃》泪数行。
-
《今之世,为人师者从笑之.举世不师,故道益离.》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师道类名言赏析《今之世,为人师者从笑之。举世不师,故道益离。》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连山断处大江流,红旆逶迤镇上游。幕下翱翔秦御史,军前奔走汉诸侯。曾陪剑履升鸾殿,欲谒旌幢入鹤楼。假著绯袍君莫笑,恩深始得向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