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禅思哲理诗赏析
月夜
刘方平①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②。
今夜偏知春气暖③,虫声新透绿窗纱④。【注释】
①刘方平(生卒年不详),河南洛阳人。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善画山水,工诗。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诗风清新自然,常能以看似淡淡的几笔铺陈勾勒出情深意切的场景。其月夜、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②阑干:横斜貌。
③春气:春季的阳和之气。庄子·庚桑楚:“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
④窗纱:糊在窗上的纱。
【诗本事】
刘方平是盛唐时期一位不很出名的诗人,存诗不多,但这首小诗却写得清丽、细腻、新颖、隽永,是其代表作。
【赏评】
月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尤其在唐诗中,或以跨越空间的隔绝性赋予月以边塞的意味;或以月之永恒感受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与自然宇宙的无限性在时间之流中所构成的张力;或以月亮的阴柔之美来象征女子,从而赋予月亮一种情爱的意味。而这位盛唐时期不很出名的诗人却独出新意,另辟蹊径,以略带寒意的初春之夜的月亮为描写对象,让人在朗月斜照的静谧夜晚中不仅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季节的更替,更感受到生命的萌动及其带来的欢乐欣喜之情,从而在“更深月色”、“虫声新透”中体悟出生活的哲理。夜深人静,朗月斜照,遍地银辉,庭院之中屋宇、树木的影子在皓月西沉中渐渐拉长,夜空中的北斗和南斗也都渐渐横斜了。初春虫儿的鸣叫声就在这夜色阑珊、万籁俱静之际透过纱窗传了进来,原来是那些虫儿早早就感受到夜气中春天的气息,所以在这春寒料峭的深夜中开始试鸣新声了。寒春之夜偶尔传来的虫声不仅是万物的复苏,更是生命的萌动,诗人从中体味到了生命萌动的欢乐。
-
【原题】:上元后漕幕同僚二十八人会饮於西湖登千佛阁运干无渔樵然圣以坡诗七言绝句分韵得陌字
-
垂杨叶老莺哺儿,残丝欲断黄蜂归。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中沈琥珀。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 作品赏析吴正子曰:此篇言晚春之景。方扶南曰:言春光易过也。注:1: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老梅的古诗词,内容包括《画偈》“老梅古腾正晚秋”求完整诗词,写竹、梅的诗句,描写梅花的诗句。(一)坐破苔衣第几重 ,梦中三十六芙蓉。 倾来墨渖堪特赠 ,恍惚难名是某峰。(二)茅屋禁寒昼不开,梅花消息早先回。幽人记得溪桥路,双屐还
-
师道类名言赏析《但开风气不为师。》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一束苍苍色,知从涧底来。斫掘经几日,枝叶满尘埃。不买非他意,城中无地栽。
-
守宰章第五 【原文】 在官惟明,莅[1]事惟平,立身惟清。清则无欲,平则不曲[2],明能正俗[3],三者备矣,然后可以理人。君子尽其忠
-
陆机拟涉江采芙蓉上山采琼蕊,穹谷饶芳兰。采釆不盈掬,悠悠怀所欢。故乡一何旷,山川阻且难。沉思钟万里,踯躅独吟叹。作者简介陆机(26
-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长风入短袂,两手如怀冰。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摧残槛中虎,羁绁鞲上鹰。何时腾风
-
这是一幅白描消夏图。不设辞藻,不施铅华,如生活本身一样平淡,却又极耐人寻味。
-
饮酒论文四百刻,水分云隔二三年。男儿事业知公有,卖与明君直几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