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张籍》禅思哲理诗赏析
调张籍
韩愈①
李杜文章在②,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③,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④,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⑤,举颈遥相望。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⑥。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⑦。唯此两夫子⑧,家居率荒凉。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翦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⑨。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⑩。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
乞君飞霞珮,与我高颉颃。
【注释】
①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出身于小官吏家庭,幼丧父,兄韩会抚养之。举试多不利。直到二十九岁才在董晋幕府中得到了一个观察推官的微小官职。元和十二年(817),韩愈五十岁时,因参与平定淮西之役表现出处理军国大事的才能,迁为吏部侍郎,进入朝廷上层统治集团。两年后因上表谏迎佛骨而触怒宪宗,幸得裴度等大臣挽救,才免于一死,被贬为潮州(今属广东)刺史。在潮州八个月,宦官杀宪宗,立穆宗,韩愈被召回朝,后历官国子监祭酒、京兆尹、兵部侍郎、吏部侍郎。长庆四年(824)病逝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有昌黎先生集。今人整理注释的韩集有马通伯韩昌黎文集校注、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童第德韩集校铨等。
②文章:此指诗篇。
③群儿:指谤伤李杜的人。前人认为主要是指元稹、白居易等(后详)。
④蚍蜉:蚁类,常在松树根部营巢。
⑤伊:发语词。
⑥“徒观”二句:比喻“李杜文章”如同大禹治水疏通江河,后人虽能看到其成就,却无法目睹当时鬼斧神工的开辟情景了。
⑦“想当”四句:想象禹治水时劈山凿石、声震天宇的情景。划:劈开。雷硠:山崩之声。
⑧“唯此”以下十二句:说天帝想要好诗歌,就派李、杜到人间受苦,还故意折断他们的羽毛,剥夺他们的自由,让他们经受挫折、坎坷、磨难,从而创作出精金美玉般的绝代诗篇,然后派天神取走。现在遗留在人世的只不过是“太山一毫芒”而已,尚且如此高不可及。金薤:书。古有薤叶书。又有薤叶形的金片,俗语称金叶子。琳琅:美玉石。此以金玉喻“李杜文章”,并言李杜诗篇播于金石。六丁、雷电:皆传说之天神。
⑨八荒:古人以为九州在四海之内,而四海又在八荒之内。
⑩“精诚”二句:言忽然悟得“李杜文章”之妙。犹今言灵感忽至。
“刺手”四句:比喻李、杜诗的创作境界。汗漫:广漠无边之处。织女:谓织女星。襄:谓星宿所舍,即星次。此句夸言神游物外,连织女星的车驾都不乘坐了。意谓超越了织女星运行的范围。
地上友:指张籍。经营:此谓构思。
乞:此谓送给。颉颃:上下飞翔。上飞曰颉,下飞曰颃。
【诗本事】
此诗作于元和十年(815),是文学史上著名的推尊李、杜的力作。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成就,在中唐时期不被重视。韩愈的调张籍热情地赞美李白和杜甫的诗文,表现出高度倾慕之情。
【赏评】
这首调张籍最能代表韩愈诗作的特点。诗人以其雄健的笔力、凌厉的气势驱使宇宙万象进入诗中,表现了宏阔奇伟的艺术境界。
本诗可分为三段。前六句为第一段。作者对李、杜诗文作出了极高的评价,并讥斥“群儿”谤伤前辈是多么无知可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二句已成为对这两位伟大诗人的千古定评了。中间二十二句为第二段。力写对李、杜的钦仰,赞美他们诗歌的高度成就。其中“伊我”十句,作者感叹生于李、杜之后,只好在梦中瞻仰他们的风采,特别是读到李、杜光彩四溢的诗篇时,便不禁追想起他们兴酣落笔的情景:就像大禹治水那样挥动着摩天巨斧,山崖峭壁一下子被劈开,被堙遏的洪水便倾泻出来,天地间回荡着山崩地裂的巨响。“唯此”六句,感叹李、杜生前不遇。天帝要使诗人永不停止歌唱,便故意给予他们沉浮不定的命运。好比被剪了羽毛、囚禁在笼中的鸟儿,痛苦地看着外边百鸟自由自在的飞翔。“平生”六句,作者惋惜李、杜的诗文多已散佚。他们毕生写了千万篇金玉般优美的诗歌,但多被仙官派遣神兵收取,流传人间的只不过如泰山的毫末之微而已。末十二句为第三段。“我愿”八句,写自己努力去追随李、杜。诗人希望能生出两翅,在天地中追寻李、杜诗歌的精神。他终于能与前辈诗人精诚感通,于是千奇百怪的诗境便进入心里:反手拔出大海中长鲸的利齿,高举大瓢,畅饮天宫中的仙酒,忽然腾身而起,遨游于广袤无穷的天宇中,自由自在,发天籁之音,甚至连织女所制的天衣也不屑去穿了。最后四句点题。诗人恳切地劝导老朋友张籍:不要老是钻在书堆中寻章摘句,忙碌经营,还是和我一起向李、杜学习,在诗歌的广阔天地中高高飞翔吧。
韩愈的这首诗笔势波澜壮阔,恣肆纵横,想象奇幻,境界瑰丽。既有游仙诗的风格,却也直接议论,以议论为诗,如“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等设喻贴切,形象生动,说理透彻。
【诗评选辑】
①清·朱彝尊批韩诗曰:议论诗,又别是一调,以苍老胜,他人无此胆。
②清·赵翼瓯北诗话云:诗家好作奇句警语,必千锤百炼而后能成。如……昌黎之“巨刃磨天扬”、“乾坤摆雷硠”等句,实足惊心动魄,然全力搏兔之状人皆见之。
③清·施补华岘傭说诗:奇杰之语,戛戛独造。韩愈荐士评孟郊诗云: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
④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引吴闿生语:雄奇伟岸,亦有光焰万丈之观。
-
【生卒】:1887—1914【介绍】: 奥地利表现主义*诗人。生于萨尔斯堡一个小五金商的家庭。青年时对药物学发生兴趣,曾在故乡做了3年的药物
-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出处】唐白居易《 长恨歌 》 【翻译】只要心象黄金宝钿一样坚牢,天上人间总有一天会相见。 【举例】钿 (din),用珠宝做成 的花形装饰物。但愿心像黄金宝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废物利用手工古诗词元素,内容包括求几句关于“变废为宝”或者“废物利用”的诗句,不要口号类型的,赞美“对废物利用”的句子或诗句,关于手工的古诗词。1. 扔了就是垃圾,回收就是宝贝。节约是一种习惯,废品是一种资源。2. 废物回收,还你一个清新的环境。资源回收,变废为宝。3. 废材大用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苏轼的宁可食无肉,内容包括宋朝诗人苏轼的诗句“宁可食无肉”后面诗句是什么,为什么古诗词里讲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宋代诗人苏轼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什么。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苏轼很喜欢竹子,宁肯不吃肉也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苗族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苗族的诗句,赞美苗族的诗词,赞美苗族的诗句。仙境的苗寨作者:蓝计苗寨美,美得让人羡,伸手,蓝天白云仿佛触手可及;低头,连绵葱郁峡谷尽收眼底;远眺,白墙青砖苗家民居鳞次栉比;细瞧,错
-
名言: 勿谓寸阴短, 既过难再获。勿谓一丝微, 既缁难再白。 注释: 勿谓: 不要认为。缁: 黑色。 句意: 不要认为寸阴短不足惜, 一旦溜过去了就难以再得到它。不要认为一丝太微小不足惜, 一旦染黑了
-
满寺枇杷冬著花,老僧相见具袈裟。汉王城北雪初霁,韩信台西日欲斜。门外不须催五马,林中且听演三车。岂料巴川多胜事,为君书此报京华。
-
人主有三守 ① 。三守完,则国安身荣;三守不完,则国危身殆。何谓三守?人臣有议当途之失、用事之过、举臣之情,人主不心藏而漏之近习能人 ② ,使人臣之欲有言者不敢不下适近习能人之心,而乃上以闻人主。然则
-
皎皎明月光,灼灼朝日晖。昔为春蚕丝,今为秋女衣。 丹唇列素齿,翠彩发蛾眉。娇子多好言,欢合易为姿。 玉颜盛有时,秀色随年衰。常恐新间旧,变故兴细微。 浮萍本无根,非水将何依。忧喜更相接,乐极还自悲。
-
《高阳台》一调,音节整齐谐悦。此词开头“频听银签,重燃绛蜡”就是四字对句的定式。古代计时的器具,每过一刻时光,则有银签铿然自落。“频听银签”,一“频”字,可见守岁已久,听那银签自落声已经多次,说明夜已深矣。“重燃绛蜡”一句,说那除夜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