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唐]高适》原文与赏析
[唐]高适
君不见芳树枝,春花落尽蜂不窥;
君不见梁上泥,秋风始高燕不栖。
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婵娟守空闺。
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乌夜啼。
本诗有人认为非高适诗,为贺兰进明所作,而文苑英华列于高适同题诗后。
高适是盛唐时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塞下曲又是从汉乐府出塞、入塞发展而来的新乐府题。其内容一般都以描写战争及咏唱边地生活为主。诗人征战疆场,为保卫边防曾奏出“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塞上)这样激荡人心的雄壮乐章,但他并非是一个战争主义者,他要用战争换取一个“四郊增气象,万里绝风烟”(信安王幕府诗)的太平世界。他深知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尤其是,长期的军旅生活,使他更了解将士们的痛苦,寄予将士高度的同情。这首塞下曲正是从这个角度着笔,反映戍边将士的夫妇隔离之苦。
诗以景物起兴。前四句用两个“君不见”引出残春、初秋景象,概括了四季的悠悠岁月。春色撩人,勾起女子深切的思夫之情。“荡子行不归,空房难独守。”(古诗十九首)她多么希望丈夫归来,共享闺房之乐!然而“春花落尽”不见征人,女主人公对丈夫急切的盼望和思念,通过“落尽”二字流淌而出,春去秋来,“秋风始高”,诗又以同样的对仗句式将人物的感情流程置于时序转换中,进一步揭示人物望眼欲穿、度日如年的心境。这里运用比喻、双关和象征的手法,既写景,也写人;既写物,也写情。“蜂不窥”、“燕不栖”是对暮春和初秋景物的描写,同时也衬托了女主人公寂寞、孤独的处境,并象征征人的远戍不归。蜂本应该恋花,燕子也是双栖双飞。历来诗人笔下的燕子是夫妇的象征。“海燕双栖玳瑁梁”,多么动人的相亲相爱的形象!然而这里的“燕不栖”为读者描绘的是一个丈夫不归、闺房空寂的凄凉景象,人物由苦盼而发展到失望的情绪也从景中随之流出。
以上写思妇常年的相思之苦。情景交融,意脉直贯而下,悲苦之气又为下边正面描写作烘托。
后四句正面抒写空闺独宿的孤独境况。
五、六句用一因果结构承上启下,以“荡子从军事征战”作出句,旨在强调战争是造成女主人公“守空闺”的原因,是造成年轻的戍边将士们夫妇痛苦的根源。同时在这里也点明了主题。“娥眉婵娟守空闺”一句作进一步描写。前面从漫长时日着笔,这里只抓住夜晚这一特定的时间环境来表现。“独宿自然堪下泪”,“自然”照应下句“况复”二字。漫漫长夜,空闺“独宿”,孤单凄凉,能使人为之下泪。行文至此,浓重的凄楚之情已动人心弦,然而诗人又用“况复”为转折,把凄楚悲哀的情绪推向高潮,“况复时闻乌夜啼”。张华禽经注:“乌之失雄雌,则夜啼。”鸟声与人心相应和。以“乌夜啼”来烘托人的孤宿失伴之悲。从结尾两句来看,上句“堪下泪”正是为下句的“乌夜啼”作铺垫,到此,女主人凄苦悲痛的情绪达到顶点,诗也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
全诗从女主人公角度着笔,写景写情,并无华美词藻,语言质朴自然。字里行间全以诗人饱满的感情扣动读者的心弦。同时,这首思妇诗的写景,也可以使人产生某种哲理联想:花落则蜂不窥,秋深则燕不栖,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失却了条件,事物关系也相应发生变化。
-
散文。袁鹰著。写于1960年。作品为忆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生活的一组短文,由“茨坪灯火”、 “红军路”、“青山翠竹”、 “风雨狮子岩”等节组成。作者抚今追昔,畅述感怀,盛赞英雄的井冈山人和中国人民坚韧顽
-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
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
杨花曲 作者: 汤惠休 【
-
鹤冲天 【宋】欧阳修 梅谢粉 柳拖金 香满旧园林 养花天气半晴阴 花好却愁深 花无数 愁无数 花好却愁春去 戴花持酒祝东风 千万莫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北师大版语文小学全部古诗词,内容包括小学语文北师大的所有古诗,小学四年级北师大版语文所有古诗,急找“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所有古诗”不要只告诉我诗的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 《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
-
钱允治 张驼提盒去探亲,李驼遇见问缘因 ① 。 赵驼拍手呵呵笑,世上原来无直人。 【注释】 ①缘因,原因。 【评说】 本诗选自故宫博物院藏李士达墨迹《三驼图》上钱允治题诗。 钱允治(1541—?),明
-
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得不相倾?相倾
【名句】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 ① ,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
-
无羊 作者: 夏传才 【本书体例】
-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是欧阳修的一篇文章,通过对进士考试的描述,揭示了官场的黑暗。文章通顺、简洁,语言生动,恰到好处地展示了当时官员的贪污腐败现象。欧阳修巧妙运用描写和对话,将读者带入进士考场,深化了对官场的认识。作品以优美的语言精准地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不公正现象的愤慨。通过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权力腐败的批判,也能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中的一些问题。欧阳修在这篇文章中不仅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也表达了他对社会正义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