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阅读答案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参考答案
1、BE
2、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试题下发后,考生奋笔疾书,一片沙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的应试场景,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士子们奋笔疾书的场景,表达了作者的惜才爱才之情。
简析
这首诗写出他主持礼部考试时,见到考场中英才济济,考试场面寂静、肃穆而充满生气,为朝廷得添新人而由衷地感到喜悦。
从诗中可知,考试时间是在初春时节。首联着力渲染了礼部试的考场环境——群英毕至,贡院里肃穆幽雅,试院中焚起了香,以消除人多的异味,且能增添祥瑞肃穆的气氛。颔联重点描绘士子答题情况,考生们大清早就入场了,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试题下发后,考生奋笔疾书,一片沙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颈联表明考试意义,诗人对此景象不禁发生感慨,济济多士,尽是天下英才,国家的栋梁。尾联自谦衰病,谆谆嘱托同僚,作为选拔人才的考官,应当具有慧眼认真鉴别。诗中说自己老病,精神不济。阅卷挑选人才之事要拜托同仁,那是谦逊之辞。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敬亭山下百顷竹,中有诗人小谢城。城高跨楼满金碧,下听一溪寒水声。梅花落径香缭绕,雪白玉珰花下行。萦风酒旆挂朱阁,半醉游人闻弄笙。我初到此未三十,头脑钐利筋骨轻。画堂檀板秋拍碎,一引有时联十觯老闲腰下
-
寓意晏殊【原文】 油壁香车[1]不再逢,峡云[2]无迹任西东。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3]中。鱼书[4]
-
[清]陶士璜 十钱买书书半残,十钱买酒酒可餐。 我言舍酒僮曰否,咿唔万卷不疗饥。 斟酌一杯酒适口,我感僮言意良厚。 酒到醒时愁复来,书堪咀处味逾久。 淳于豪饮能一石,子建雄才得八斗。 二事我俱逊古人,
-
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渚蒲随地有,村径逐门成。只作披衣惯,常从漉酒生。眼前无俗物,多病也身轻。江皋已仲春,花下复清晨。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读书难字过,对酒满壶频。近识峨眉老,知予懒是真。 作品赏
-
司马光《肥水之战》 太元七年 1 ,……冬,十月,秦王坚会群臣于太极殿 2 ,议曰:“自吾承业,垂三十载 3 ,四方略定 4 ,唯东南一隅 4 ,未沾王化 6 。今略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吾欲自将以
-
黄壤讵知我?白头徒忆君。唯将老年泪,一洒故人文。遗文三十轴,轴轴金玉声。龙门原上土,埋骨不埋名。
-
魂来枫林青 魂返关塞黑 我们在什么地方相晤了,在梦境中我不能认出;但是未曾忘记的,不是人海的马路上,不是华贵的房屋里,却是肮脏的窄促的茅棚下,这茅棚已经是破裂的倾斜了。这时候,你仍旧是披着短发,仍旧是
-
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谷口旧相得,濠梁同见招。平生为幽兴,未惜马蹄遥。百顷风潭上,千章夏木清。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翻疑柁楼底,晚饭越中行。万里戎王
-
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王昌龄①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时余采菖蒲,忽见嵩之阳。稽首求丹经②,乃出怀中方。披读了不悟,归来问嵇康③。嗟余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作品赏析【注释】:关于这首诗中的桂花,颇有些分歧意见。一种解释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此处所写的当是春日开花的一种。另一种意见认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