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宫词·[清]庞鸣》原文与赏析
[清]庞鸣
屧廊移得苎萝春,沉醉君王夜宴频。
台畔卧薪台上舞,可知同是不眠人。
庞鸣(约1692年前后在世),字逵公,江苏嘉定人。这首诗从沈德潜清诗别裁中选出。
诗咏春秋史事,说吴王和越王同是长夜不眠,但一为谋求复国,一为沉酣宴乐,究兴亡之由,启发人们去认识在荒淫安乐中潜伏着国家覆灭的危机这发人深思的哲学道理。
“屧廊移得苎萝春,沉醉君王夜宴频”:“屧廊”,即响屧廊。传说系吴王为西施构筑的。“苎萝春”,苎萝山的春色,借代指绝代美女西施。苏州图经介绍“苎萝山在今浙江诸暨县南五里,西施所居也。”“沉醉”,据述异记所载,指“夫差筑姑苏之台,为长夜之饮。”西施因吴越争雄,得有机遇由“越溪女”变成“吴宫妃”,而吴王贪色,日夜与之行欢作乐,这就种下了亡国的祸根。
“台畔卧薪台上舞,可知同是不眠人”:“卧薪”,指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以图复国。“台畔”与“台上”,是荣辱殊异的不同地位,一个念念不忘复国以报仇雪耻,一个娱情歌舞而醉生梦死,虽说越王与吴王都夜不思寐,但双方的想法与做法却不一样,暗示着东吴走向灭亡的必然性。
李商隐在吴宫中亦写到:“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说在吴王灯红酒绿的宴饮之后,满宫的人们都醉去了。吴宫内寂静无声,唯有御沟的潺潺流水,在涓涓地缓淌着,载着漂浮着的残花流出宫殿。这可以作为“沉醉君王夜宴频”的具体记实。国之兴亡盛衰,从来在于人治,越王“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最后灭了吴国。历史就是这样的无情,吴宫早就荒废。全诗巧用对比吟出了深刻的哲理,很有说服力量。
-
题解 本文选自《孟子·离娄下》。它主要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来表达作者在对待富贵利禄上的某种观点。前面的故事生动形象,富有喻义,后面的议议是点睛之笔。 原文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
-
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不择茅檐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凤咮堂前野桔香,剑潭桥畔秋荷老。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
-
凄怆郇瑕色,差池弱冠年。丈人叨礼数,文律早周旋。台阁黄图里,簪裾紫盖边。尊荣真不忝,端雅独翛然。贡喜音容间,冯招病疾缠。南过骇仓卒,北思悄联绵。鵩鸟长沙讳,犀牛蜀郡怜。素车犹恸哭,宝剑谷高悬。汉道中兴
-
部编版六上古诗词三首板书设计(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字词解释诗文翻译)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部编版六上古诗词三首板书设计,内容包括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字词解释、诗文翻译,四年级第一课的教案古诗词三首,小学语文四几年级下古诗词三首板书设计。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你别动我的心宿建德江宿建徳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zhǔ)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字
-
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腾转风火来,假合作容貌。灭除昏疑尽,领略入精要。澄虑观此身,因得通寂照。郎悟前后际,始知金仙妙。幸逢禅居人,酌玉坐相召。彼我俱若丧,云山岂殊调。清风生虚空,明月见谈笑。怡然青莲
-
柳亸莺娇花复殷,红亭绿酒送君还。到来函谷愁中月,归去磻谿梦里山。帘前春色应须惜,世上浮名好是闲。西望乡关肠欲断,对君衫袖泪痕斑。
-
独鸟下高树,遥知吴苑园。凄凉千古事,日暮倚阊门。
-
那老君到兜率宫,将大圣解去绳索,放了穿琵琶骨之器,推入八卦炉中,命看炉的道人,架火的童子,将火扇起煅炼。原来那炉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他即将身钻在“巽宫”位下。巽乃风也,有风则无火。只
-
沧海横流血作津,犬羊角出竞称真。中原岂是无豪杰,天遣群雄杀晋人。
-
小官吏的叹息。 嘒彼小星,(一) 小星星儿亮晶晶, 三五在东。(二) 三三五五在东方。 肃肃宵征,(三) 急忙忙地赶夜路, 夙夜在公。早早晚晚忙公务。 寔命不同。(四) 命里注定,和人不一样。 嘒彼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