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郑山人所居》《送陈靖中舍归武陵》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唐·刘长卿
一径人寻谷口村,春山犬吠武陵源。
青苔满地无行处,深映桃花独闭门。
送陈靖中舍①归武陵
宋·王安石
知君欲上武陵溪,水自东流人自西。
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花迷。
注释:①陈靖,北宋时期人,做孝感令时,因公事忤逆了郡太守,遂弃官,最后以太子中舍的身份致仕。
1.下列对以上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刘诗中“春山犬吠武陵源”一句以声衬静,以犬吠反衬春天山林的安静,写出了郑山人所居环境的幽静安谧。
B. 刘诗中第三四句中“无行”和“独闭”照应,写出郑山人所居地人迹罕至,也表现郑山人享受高逸出世的生活状态。
C. 刘诗全诗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清新,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D. 王诗中“水自东流人自西”一句暗喻时光、精力的流逝,也暗示友人逆势而行,自有追求。
E. 王诗全诗为虚写设想,语言质朴平易,蕴含哲理,情感真切,饱含对朋友的真挚祝福。
2. 两首诗中都有“武陵”和“桃花”,请据此分析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6分)
参考答案
1. CE (C项刘诗的诗歌风格淡雅沉郁不准确。E项王诗一二句为实写,三四句为虚写。)
2. (一)相同点:①两诗中的“武陵”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借指避世隐居的地方。“桃花”既点明了时令为春季也说明两诗主人公所居所归之处均是优美安谧的世外桃源。(2分)②两诗均借“武陵”和“桃花”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清高自适人格的肯定与赞美。(2分)(二)不同点:刘诗通过描写郑山人所居环境的幽静安谧,人迹罕至,来表现对郑山人享受高逸出世的生活状态的欣赏。王诗则在送别中表达了对友人的保持独立人格寄望与期许。友人到武陵时也许桃花已谢,但是一个不会为花而迷的人,自然也不会迷乱于尘世之中。(2分)
-
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卷帘还照客,倚杖更随人。光射潜虬动,明翻宿鸟频。茅斋依橘柚,清切露华新。
-
语出北齐·魏收《魏书·崔浩传》:“又召新降高车渠帅数百人,赐酒食于前,世祖指浩(崔浩)以示之曰:‘汝曹视此人尪(wāng)纤懦弱,手不能弯弓持矛,其胸中所怀乃逾于甲兵。’” 北魏时,西北部少数民族“蠕
-
身者所为也,天下者所以为也,审所以为而轻重得矣 ① 。(《吕氏春秋·审为》) 【注释】 ①身:身体,指生命。轻重:何者为轻、何者为重。 【译文】 生命是我们行为的目的,天下财富等身外之物是为我们的生命
-
鲁钝乃多病,逢迎远复迷。耳聋须画字,发短不胜篦。泽国虽勤雨,炎天竟浅泥。小江还积浪,弱缆且长堤。归路非关北,行舟却向西。暮年漂泊恨,今夕乱离啼。童稚频书札,盘餐讵糁藜。我行何到此,物理直难齐。高枕翻星
-
《元好问·默庵铭为刘司正光甫作》原文注释与译文
-
逊以自免【原典】唐娄师德,深沉有度量,人有忤①己,逊以自免,不见容色②。尝与李昭德③偕行,师德素丰硕,不能剧步④,昭德迟之,恚(hu
-
名言: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注释: 欲思: 想要, 同义复词。 句意: 想要得到利益, 必须考虑到危害的因素; 想要得到成功, 一定要考虑到可能失败的因素。 出处: 三国·蜀·诸
-
今年9月28日晚7时,是个让我难以忘怀的时刻。京津廊沧等地的30多名弟子相聚在天津迎宾馆6号楼,为恩师汤吉夫先生祝贺80大寿。一眨眼,国庆
-
林逋《书寿堂壁》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 ②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③ 【注释】 ①寿堂:生前造的墓室,即寿坟。②结庐:筑室晋陶渊明《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萧疏:
-
卜居 作者: 李山 【本书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