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杂谈

玉力的古诗词韵律讲座(王力的诗词格律十讲在那里有内容)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玉力的古诗词韵律讲座(王力的诗词格律十讲在那里有内容)

1.王力的 诗词格律十讲 在那里有内容

王力先生(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著名语言学家,中 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1924年赴上海求学,1926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1927年赴法国留学,1932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返国,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授,并先后兼任中 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 国文学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中 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第四、五、六届委员,第五、六届常务 委员等职。王力先生从事中 国语言学研究逾半个多世纪,他在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方面出版专著四十余种,发表论文200余篇。他研究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响之深远,在中 国语言学家中是极其突出的。王力先生的语言学研究始终是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的,他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语言学专门人材,为中 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王力先生在法国留学期间,翻译出版二十余种法国小说、剧本;抗战期间,写了大量的散文,被誉为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之一。

古代汉语(四卷本)——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9):此书拥有无上权威,乃是古代汉语教学领域经典名著。尽管王老已经仙去,但这部书却是无数古汉语入门者的必读。我们现在见到的是1999年第三版,又经过了一次校订重排,印质也相当精美。现在发布的就是这个版本的。很清晰的。相信喜欢国学的朋友也一定会喜欢这套书的。

[attachment=443858]

中文名称:古代汉语 (王力著)

版本:1999年5月第三版 2001年3月第31次印刷

地区:大陆

语言:普通话

全部格式古代汉语(四卷本)下载在18 楼/read.php?tid=116328&page=2&toread=1

2.93岁教授讲授律诗对联的视频火了,他的一句

近日,一段93岁高龄教授登台讲授律诗对联的视频,在微博、朋友圈大量转发。

“三尺讲台,只为传承。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网友纷纷留言,表达对老先生的敬意。

这段视频里的老教授,就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了一辈子高等数学的退休教师潘鼎坤。1951年从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后,潘鼎坤便与讲台结缘,一站就是60余载,直至90岁高龄,依然在为大学生做“我爱微积分”等专题讲座。

在他的讲述中,枯燥的数学原理变得生动鲜活:他用“以猪寻猪”的故事,让学生理解用已知条件求解未知的奥妙,还会引用李煜的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解释有限与无限的关系……这一次,潘教授没有讲自己的专业——高等数学,而是选择“ 试讲中文对联、诗词中的对称美”。“不能让唐诗宋词这样的好东西在我们手里绝了。”

从小念私塾、熟悉诗词格律的他,看到一些出版物上的诗词时,常会皱起眉头,“平仄都不对”。为了讲好课,潘教授认真地准备了好几个月,讲稿写了厚厚一沓。

自嘲“班门弄斧”的他,为自己找了一个强大“后盾”——中文大辞典。他将中文大辞典中关于诗词格律的内容进行了“翻译”,用毛笔誊写了绝句、律诗平起式、仄起式的写法, 在可以不严格遵循平仄规律的地方都画上了红圈。

“其实,数学与诗歌具有相似性。”在潘鼎坤看来,数学是表达自然规律的诗歌。

数学表达自然规律,诗歌表达人的意志情感,“两者都很抽象,但都表达得十分深刻、准确简洁,而且都强调对称美”。一身穿了多年的藏蓝色中山装,一只随身携带的放大镜,还有一口略带江浙口音的普通话……5月16日下午,拄着拐杖的潘教授刚走进能容纳百余人的教室,便迎来了热烈掌声。

近两个小时的报告,他始终站在讲台上,从自己的成长历程讲起,带着大家走近唐诗宋词的“平平仄仄”,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不用麦克风,中间不休息,没喝一口水。

四块黑板擦了写、写了又擦。记不清讲稿内容时,他拿起放大镜仔细端详;没有人主持开场,预定时间里,他讲完了全部内容。

讲座结束,慕名前来的师生围在了老教授身边。他们中,有同样两鬓斑白的老教授,有坐校车从另一个校区赶来的青年学子,还有已经毕业多年的老校友。

“老师的课,传达着浓浓的师者情怀和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一名青年教师说。

“我没有心脏病,也没有高血压,每月都领退休金,不干点什么,‘一把火’烧了挺可惜的。”一次辅导讲座上,潘鼎坤对学生说,“课堂是我一生最快乐、最享受,也是最留恋的地方。

只要你们愿意听,我愿意一直讲下去。

3.广寒秋的诗词格律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韵)。

注:上下阕同,前两句对仗。后一句“上三下四”结构。于第四句前两字后补加一字,然后作“上三下五”句式,成另一变格。见辛弃疾“少年风月”词。本调基本格式为两阕各两仄韵,也有多句用韵者,不必设限,亦不必因多句用韵而视为变格。

4.古诗词的韵律美

诗词中讲究“随律2113押韵”、“随调则韵”,说5261明了诗4102词中用韵与乐曲的“律”“调”密切1653相关。本文从音乐学的角度以各类诗词为例,结合古典诗歌的汉语特点,了解中国古诗词的韵律美。

古典诗歌汉语特点韵律美诗歌与音乐是姊妹艺术,二者在塑造形象,反映现实方面,既有相接近的一面,又各有一定的特殊性。前者为语言的艺术,主要通过语言和用以解释概念的词汇、言语以塑造形象,抒写感情;后者为声音艺术,主要依靠乐音的高下、长短、轻重、缓急以及音色等表现手段,依靠单音在单位时间中运动发展所造成的各种节奏、和声,构成旋律,形成音响结构,进行乐音造型,以表达性情,描写对象。在古诗词中,二者有相互依赖,相互彰显艺术魅力的关系。

一、古诗词与音乐相得益彰的韵律之美

1.古诗词的韵律

古诗词的韵律“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这是由于古人做诗十分讲究用韵。“声韵协和,曲应金石”,即做诗要用韵,韵的作用不仅在于能使曲调和谐,且能够配乐器演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句法和用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诗歌的韵律。诗经虚实词的运用巧妙和谐,吟唱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讲求用韵节奏变化,使诗歌优美动听、富于变化,诗词的抑扬顿挫,也处处彰显着音乐美。

2.以陈风·月出中“兮”字的用韵为例分析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倒兮。舒忧受兮。劳心馐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之,劳心惨之。”这首诗抒情色彩及其浓郁,韵味集中体现依托了尾部“兮”字的运用,其韵在“兮”的前一字上:皎、僚、纠、悄;皓、倒、受、馐;僚、绍、惨。孔颖达在关雎诗后疏中说:诗之大体,必须依韵。其有乖者,古人之韵不协耳。之兮矣也之类,取以为辞,虽在句中,不以为义,故处末者,皆字上为韵之首……此等皆字,上为韵,不为义也

5.古诗词韵律的基本介绍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 规定的位置上。诗词歌赋句末(偶亦在句中)用同一韵母的字,以使声韵和谐。一般用于偶句句尾。也称韵脚。宋·严羽沧浪诗 话·诗辨:“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 必有出处”。元·刘埙隐居通议·诗歌三:“山谷作诗,有 押韵险处,妙不可言”。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四:“吏部 侍郎赵公玉峰曰:‘公诗大佳,尤难其押韵天然耳。’”洪深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五:“押韵是加强节奏的一种手段;韵 愈繁,节奏愈急”。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 韵部。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 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 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比较常用的是 108部平水韵,详见前篇“浅谈古诗词韵律”。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 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 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刘渊先生后来编著了一本壬子新刊礼部韵,即现在的平水韵。

需说明的是,并不值得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除非是古时参加科举,否则即使偶尔一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

玉力的古诗词韵律讲座

猜你喜欢
  • 山水名胜诗之《山海关》全诗、题解、注释和作者

    (明)黄洪宪 长城古堞俯沧瀛①,百二河山拥上京②。 银海仙槎来汉使, 玉关秋草戍秦兵③。 星临尾部双龙合④, 日照平沙万马明。 闻道辽阳飞羽急⑤,书生急欲请长缨⑥。 【题解】 山海关在秦皇岛市东北15

  • 《石羊》白渔诗选集

    石羊动就是羊不动是石头机警地出入岩缝飞快地越崖跳沟说它善良温厚有时却恶斗不休:坚硬的头和同类碰撞声如打夯震颤荒丘!说它是顽强勇悍要

  • 10月 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组建

    10月 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组建 : 10月,新四军第3师第7旅与东北民主联军第7师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司令员陈光(后为洪学智),政治委员赖传珠,副司令员杨国夫,副政治委员刘其人。下辖第16师

  • 《黎伯英解元赠予一大缶封泥如法初谓酒也至乃赏析》

    【原题】:黎伯英解元赠予一大缶封泥如法初谓酒也至乃西山泉云暑中时可一酌珍重其意为赋此章

  • 《苏武传》原文、注释、赏析和鉴赏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① ,稍迁至栘中厩监 ②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馀辈 ③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 ④ ,且鞮侯单于初立 ⑤ ,恐汉袭

  • 屠格涅夫经典《彼·符斯卡娅》作品赏析|导读

    纪念尤·彼·符斯卡娅在烂泥地上,在腐败的干草堆上,在用摇摇欲坠的马棚仓促改造成的流动医疗站内,在被摧毁的保加利亚小村子里,两个多星

  • 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注释】 选自《尚书·舜典》。史官记叙舜的事迹的书,故称《舜典》。 予:我,我们。 石:指磬,古代乐器,用石或玉雕成,挂于架上,击之即鸣。 拊(fǔ):轻轻敲击。 百兽:指模仿各种野兽的姿态。一说即是

  • 朱熹《百丈山记》原文以及赏析

    《百丈山记》选自《朱文公文集》,通篇状物写景,准确而形象,细致而生动,表现出作者精细的观察能力和运用语言的功夫,是一篇以刻画山水景物见长的游记。

  • 《洞庭阻风》(张泌)原文|鉴赏|赏析

    张泌 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蒲泊钓船。 青草浪高三月渡,绿杨花扑一溪烟。 情多莫举伤春目,愁极兼无买酒钱。 犹有渔人数家住,不成村落夕阳边。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于春天去桂州(今广西桂林),渡洞庭遇

  • 《饮中八仙歌》(杜甫)原文|鉴赏|赏析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 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