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诗词地图(地图里的古诗词)
1.地图里的古诗词
曾经有人把李白杜甫等古代诗人一生的足迹做成了地图,结果发现每一位诗人,简直都是资深的旅行家!从烟波浩渺的东海,到白雪皑皑的天山,从繁华喧嚣的长安城,到杳无人烟的西疆大漠,每一处,都能在古诗词中寻觅到其身影。
要是我们也能沿着古代诗人的足迹“走一走”,来到这些诗词的创作源头,讲一讲那些典故、传说和文化风俗。或许下次带孩子去桂林的时候,他会脱口而出“江似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到了西安,马上能想到杜牧的过华清宫,还能给你讲讲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历史,读到王维的渭城曲,想到商鞅立木取信……讲真,这样的引经据典、情景对应,很多文科出身的妈妈都不一定做的到。
而有了今天这套书,似乎一切都不是难事!1读万卷“诗”,行万里路第一套与地图相结合的古诗词这是一套全新的、与地图相结合的古诗词读本。孩子们可以以地图为点、以时间为线前往诗人、词人拜访过的每一个地点,寻找古诗词的创作源头。
(苏轼足迹图)翻开第一本书的开篇,一张李白足迹图,融贯了李白代表性的诗作及其“产地”,让人十分惊艳!比如,李白来到了江西庐山,惊叹于庐山瀑布的奇丽雄伟景观,创作了望庐山瀑布。摊开地图,根据书中介绍的位置,找到庐山在中国诗词地图上的位置,了解这里的相关地理、历史知识。
一首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使桃花潭闻名遐迩,享誉千年。而这桃花潭是哪呢?从地图上看,它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
我们还可以沿着李白的足迹继续行走,看看蜀道有多难?去黄鹤楼感受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去登登太白峰……大半个中国尽收眼底,难怪说李白是“超级旅行达人”。
2.关于古诗配图的(最好截图)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启程, 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踏歌声。 桃花潭水纵然有一千尺那么深, 也深不过汪伦送别我的一片真情。[
【注释】 ①汪伦:李白的朋友。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宋蜀本李白集此诗题下有注曰:“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据此,后人多以为汪伦是一“村人”。今人汪光泽、李子龙先后发现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仁素公之次子也,为唐时知名士,与李青莲、王辋川诸公相友善,数以诗文往来赠答。青莲居士尤为莫逆交。开元天宝间,公为泾县令,青莲往候之,款洽不忍别。公解组后,居泾邑之桃花潭”(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②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③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④不及:不如。
3.李白出蜀时写了哪些诗
李白出蜀时写了望天门山、渡荆门送别、峨眉山月歌等诗。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次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公元725年,李白初出巴蜀赴江东途中,船行至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望天门山。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怀着对家乡山水风光的深深眷恋,顺江而下,远渡荆门,开始了漫长的游历生活。
李白自四川一路乘船东行,来到了一处名为「荆门」的地方。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4.将进洒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你同销万古愁。 评析: 这是一首极为豪放的咏酒诗,诗人的狂醉之态与句俱出,几乎能让人闻见阵阵酒香。
而吟诵数度,倾泻又会感到有悲壮之气隐伏其中,狂放之中并不缺乏深沉。
5.李白一生游历过哪些地方和风景
李白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大诗人,在诗坛享有极高的地位,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一生放浪不羁,喜好名山大川,在他的六十一年人生当中,有大半生都是在外游历,他去过的地方数不胜数,基本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李白二十三岁之前没有游历过远的地方,这个时候的他主要游历地点是蜀内,代表地点有峨眉山、成都、三台、江油、剑阁、平武等,他在峨眉山月歌中写道“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二十三岁出蜀之后,李白沿着长江一路游历,自西向东去过了重庆、巫山、奉节、宜昌、武汉、江陵、南昌、洞庭湖、庐山、当涂、南京、扬州、丹阳等地,长江一带基本都游历了一遍。
这个时期的游历带给了李白很多诗歌上的灵感,也让他结识了很多的文人墨客,这些在李白的诗中都有所体现。我们小学就学过的望庐山瀑布就是写于这一时期。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种大气磅礴的诗句至今仍在广为传颂。长江游历过之后,李白又开始向北方游历,这个时候他已经名声大噪了,因此受到了当时皇帝唐玄宗的召见,李白自此开始前往唐朝当时的都城长安。
来长安路过洛阳的时候,他还遇到了当时和他齐名的被后世誉为诗圣的杜甫,两人一见如故,相互结伴而行,又游历了开封、济南等地。李白终于来到了长安,然而由于性格原因,李白并没有在长安待多久,也没有担任什么官职。
离开长安之后,李白又往北方游历,到过了安阳、滑县、单县、济宁、聊城等地。总而言之,李白可以算得上是一位真正的旅行家了。
-
杯汝知乎,酒泉罢侯,鸱夷乞海更高阳入谒,都称齑臼,杜康初筮,正得云雷。细数从前,不堪余恨,岁月都将曲糵埋。君诗好,似提壶却劝,沽酒何哉。君言病岂无媒。似壁上雕弓蛇暗猜。记醉眠陶令,终全至乐,独醒屈子
-
秋日正萧条,驱车出蓬荜。回望青门道,目极心郁郁。岂独恋乡土,非关慕簪绂。所怆别李君,平生同道术。俱承金马诏,联秉谏臣笔。共上青云梯,中途一相失。江湖我方往,朝廷君不出。蕙带与华簪,相逢是何日?
-
谁让“周围”迷了眼爱情姓什么?姓现实,还是姓感觉;属两个当事人,还是属爹妈、姑姨、叔舅;自己说了算,还是周围人乱插嘴;众口铄金,群
-
[清]龚自珍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数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闻
-
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
小马哥:
-
向往绍兴,织梦已久。不仅因她是婉约静美的江南水乡,更是令人敬畏朝圣的文学故乡。恰好这个深秋,在濛濛烟雨中走进绍兴。而我,像是一个远
-
薛昭蕴不是画家,但他的这首《浣溪沙》却给读者描绘出了一幅苍凉寂寞的秋雨渡头待人图。 词的上片写沙滩上秋雨中的渡头,水边长着紫红色的蓼花鸥迹成行,描绘出渡头的苍凉、寂寞。在这样的环境中,却孤零零地站着一个盛装的佳人。这三句给读者在听觉
-
该诗首联横空而来,从远处落笔。遥望北固山,像是大海的门户,横亘天边。古代北固山距海要比现代近得多,唐、宋以后,大海逐渐东移二三百里,因此诗中称北固为海门是符合当时情况的。金山与北固山遥相对峙,此句正是登山所见,虽写北固山而金山之位置可见。句中“天末”、“海门”、“横”等词构成了宏丽阔大的画面,以如此
-
燕居笔记 明万历大盛堂李澄源刊何大抡编集本《燕居笔记》扉页书影 摘趒轩刊冯梦龙编集本《燕居笔记》正文书影 明代文言短篇传奇小说选集。二十二卷。题“明叟冯犹龙增编,书林余公仁批补”。冯犹龙即冯梦龙,显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