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杂谈

参加古诗词大会的建议(对中华诗词大会的评价)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参加古诗词大会的建议(对中华诗词大会的评价)

1.对中华诗词大会的评价

应该是在北大。

陈更,1992年出生,咸阳秦都区人,陆续参加过中华好诗词成语英雄最爱是中华最爱中国字等多个国学节目,并取得不错成绩。2016年3月,参加中国诗词大会。

2017年2月,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人物经历陈更高中时就读于秦都区育才中学,2009年高考时,以全校第一名成绩被上海同济大学录取,大学毕业后,又被保送为北大直博生。

2016年3月,亮相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后,在咸阳收获了许多粉丝。人物评价被观众们称赞为“从函数定理的北大理工女博士到风花雪月的‘诗词女神’”。

2.你对中华诗词大会印象最深刻的评价是什么

似乎从刚掌握语言开始,我们就在读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些大概是大多数人的启蒙诗词。那个时候的我们,也许并不明白自己所念诵之诗的意味,只觉得朗朗上口。我有时候也会想,我们为什么要品读古诗文呢?在我看来,学诗固然重要,但它们最后不应该只成为我们年少时试卷上的分数。

“生命太短暂了,以至于我们只能选择和那些伟大的书生活在一起”。列奥〃施特劳斯如此感叹,好的诗句常被人形容如画一般引人入胜,寥寥数字,既可表现“道是无晴却有晴”的雨中美景,又可抒发“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烦忧,既可吟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的悲壮,又可流露“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的释然。从诗中,我们不仅仅为了获得知识,更为了一种感动。那些打动无数先人的墨迹,今天依然令人动容,我想,这就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所积聚的力量吧!

最近,在朋友的推荐下,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查阅相关资料后了解到这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

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古人的智慧,从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在认真观看节目之后,有如下一些领会感悟。

3.如何评价中国诗词大会

中国诗词大会是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季播节目。本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诗词知识比拼。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原本是“妇孺皆知”的诗词名篇名句,中国诗词大会经过筛选的百人团也会有大量答错者。国人,尤其是青少年的古诗文教育提升空间很大。

承续优秀传统文化要滋养更要底气。这不只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工程,更是一个“物质幸福时代已经结束”的社会,发自内心的渴求与呼唤,是随着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生于物质不再匮乏年代的90后和00后渐渐成长之后的必然向往。

4.若想去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究竟要达到怎样的水平才够资格

据中国诗词大会到现在已经是第五季了,究竟要达到怎样的水平才能参加,其实我们都耳闻目睹了。

最基本的你必须有着非常深厚的诗词功底,这功底不是你能把某首诗背出来那么简单,你还得了解诗词背景,诗人的资料背景。还必须有着深厚的整合能力,“飞花令”的现场气氛让作为观众的我们都不敢大喘气更何况是现场的选手,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能想到那么多的诗词,献上我的膝盖。

必须要有强大的抗压能力。例如第三季诗词大会的季军韩墨言 ,三岁就能完整的背完木兰辞。想想那时的自己,还是一个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玩泥巴小孩。在面对人才济济的青年组是怎样的压力,许多人表示能进入百人团就已经是很高的水平了。两次登台的压力更是不可小觑,与第二季亚军彭敏过招能够从容不迫,实在难得。

必须拥有强大的毅力与坚持,是真正梦想与热爱。中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如此多的诗词能够记住并准确应用的没有毅力是完不成。让人记忆最深刻的第三届诗词大会冠军雷海为,在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外卖岗位上,他可以战胜北大才子,在日晒雨淋,风吹雨打中奔波和辛苦,却从未放弃自己的诗词梦,还能静下心来专研诗词。他是我们所有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榜样。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胜利属于他们这些博学多识,冷静坚定,隐忍自信的人,他们是当之无愧的选手。

5.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建议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摘要: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的珍贵文化遗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有重要作用。重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学生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审美情趣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与作用。基于此,主要探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词眼;朗读;留白

古诗词是古代文学的精华,也是培育精神的沃土。人教版小学语文共编入60首古诗词,篇篇璀璨精华,让学生受用无穷。但实际上,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还存在理解困难、体会难以深入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学习与教学效率。加之,为了应试所需,很多老师干脆选择传统的教法,让学生用现代白话直接翻译诗词的意思,没能让学生真正品味诗词的内涵意境。如何让古诗教学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牢笼,使学生轻松快乐学习?我有下面四点教学建议:

一、巧抓词眼,重点突破

“画要点睛,诗歌重眼。”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或一个词;另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通过抓诗眼形成教学主线,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会古诗的意境,感悟诗情。对古诗文中的诗眼不能只是整体性模糊的认识,要理解准确,才能由此及彼,理解

6.对古诗词的学习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一、结合注释,了解创作背景。

如杨万里的初入淮河四绝句。如果没有诗下的注释,我们只认为这是一首写景的诗。但加上注释,我们可以判断出这首诗表面句句在写景,实则是通过写景表达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二、了解诗人的生平。如李弥逊的春日即事。从字面上看,作者描写的春日环境是幽静凄清的,情绪是低沉的。但问题答到这个层面上还不够。我们结合一下诗人的生平可以知道,李弥逊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从中我们获得的信息是:他政治上从位高权重到大权旁落,人情上从门前的车马喧闹到门可罗雀。那么这种低沉的情绪即是他政治上失意的落寞和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三、明确意象的象征意义。古典诗歌的意象一般具有固定的象征意义,比如松、梅象征高尚的节操;牡丹象征富贵;柳象征送别、留恋等。诗人在用到这些意象时,一般都和自身联系起来托物言志,这样,在其固有的象征意义基础上,再结合具体的诗作,主旨就不难理解了。

四、善于发现“诗眼”。一首诗里,诗眼往往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显示全诗的思想。它是诗中最能体现事物精神、表现诗人感怀、概括力最强的语汇。品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词语来品味,看它在拓展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的作用。

五、利用诗歌的结构来理解诗歌的内容。触景生情的诗,往往先景后情;借景抒情的诗,一般是先情后景。了解了诗歌的结构,能让我们更快更好地理解它的内容。

参加古诗词大会的建议

猜你喜欢
  • 中国霸气古诗词(4首中国最霸气豪迈的古诗词,还有多少人记得)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中国霸气古诗词,内容包括4首中国最霸气豪迈的古诗词,还有多少人记得,中国最具霸气的诗句,中国史上最具霸气的诗歌。满江红·写怀[ 宋 ] 岳飞怒发冲冠, 凭栏处、 潇潇雨歇。 抬望眼、 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

  •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注释】 选自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白露:秋天的露气。 纵:任凭。 一苇:代指扁窄的小船。 所如:所能航行之处。 凌,在上。 万顷:宽阔的江面。 【赏析】 北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苏轼贬

  • 李商隐《楚泽》全诗赏析

    夕阳归路后,霜野物声干。集鸟翻渔艇,残虹拂马鞍。刘桢元抱病,虞寄数辞官。白袷经年卷,西来及早寒。 作品赏析△刘桢诗。余婴沈痼疾。窜身清漳滨。南史。虞寄。字次安。性冲静。有栖遁志。大同中。闭门称疾。惟以

  • 国学名句“十履而一跣,则跣者耻;十跣而一履,则履者耻”出处和解释

    【名句】十履而一跣,则跣者耻;十跣而一履,则履者耻 语出清代魏源《默觚下·治篇十四》。十个人穿着鞋而一个人光着脚,那么光着脚的人就会感到羞耻;十个人光着脚而一个人穿着鞋,那么穿着鞋的人就会感到羞耻。说

  • 古代名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注释与译文

    【名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与译文]梅花比起雪来虽然差几分白,但雪花却没有梅花那一股清香。说明梅与雪各有千秋。今用来比喻人各有长短,应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参考文献 (宋)卢梅坡《

  • 关于赞美桂花的诗句古诗词(描写或赞美桂花的诗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赞美桂花的诗句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或赞美桂花的诗句,关于描写桂花的古诗词,赞美桂花的古诗词。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刘禹锡的“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苏轼的“江云漠漠桂花湿,梅雨翛翛荔子然”。还有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

  • 《次北固山下赏析》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现在的江苏镇江北。王湾,洛阳(先河南洛阳)人。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作特色  寓情于

  • 《渌水曲》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渌水曲李白【原文】渌水[1]明秋月,南湖采白蘋[2]。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3]。【注释】[1]渌(lù)水:即绿水,清澈的水。[2]南湖:即洞

  • 白居易《卯饮》全诗赏析

    短屏风掩卧床头,乌帽青毡白毳裘。卯饮一杯眠一觉,世间何事不悠悠?

  • 程旦《送洪方伯玉方之任广西》即事感怀诗词赏析

    送洪方伯玉方之任广西东风吹云日杲杲,金马关西春色早(2);垂杨嫋嫋拂长亭,芳草萋萋迷古道。古道长亭日送行,垂杨芳草总含情;歌声婉丽春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