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水曲》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渌水曲
【原文】
渌水[1]明秋月,南湖采白蘋[2]。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3]。
【注释】
[1]渌(lù)水:即绿水,清澈的水。
[2]南湖:即洞庭湖。白蘋:一种水生植物,又称“四叶菜”“田字草”,是多年生浅水草本,根茎在泥中,叶子浮在水面之上。
[3]愁杀:即“愁煞”,愁得不堪忍受的意思。杀,用在动词后,表示极度。荡舟人:这里指思念丈夫的女子。
【赏析】
渌水曲,本古曲名,李白借其名而写渌水之景,述劳作之事,语言清新自然,内容含蓄深婉。
此诗描写的是一幅迷人的胜似春光的秋景。首句写景,诗人就其所见先写渌水,南湖的水碧绿澄彻,以至映衬得秋月更明。一个“明”字,写出南湖秋月之光洁可爱。次句叙事,言女子采白苹。三四句转折,写这位采蘋女子的孤独寂寞之感。这两句诗的大意是:含苞待放的荷花简直就像一位娇媚多情的少女就要开口说话一样,半开半含,欲言犹止,羞羞答答,十分妩媚动人。这美丽的奇景触发了这位荡舟女子的情思,她不免神魂摇荡,无限哀婉惆怅起来。诗至此戛然而止,但其深层的意蕴却在不断地延续,撞击着读者的心扉,引起其遥思遐想。
这位女子看到娇艳的荷花就要“愁杀”,不言而喻,这是触景生情的缘故。良辰美景最容易引发人的情思,更容易惹起对恋人的向往和思念。这位少女独自在空荡荡的湖面上,披着明月的素辉,这情景已经够令人寂寞难耐的了,当她再看到那美妍的荷花含苞待放的情景时,不能不引起她的怀春之心。她或许是在痴情地憧憬着,如果将来有那么一天,自己能和心上人在一起共同享受领略这旖旎迷人的风光,该是何等的幸福啊!这一切诗人都未明说,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显得更加含蓄委婉,余味盎然。
-
●阳关曲·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自然是写“人月
-
新雷,就是春雷。经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天一声春雷,引来明媚如画的春天,人间重新呈现出勃勃生机。这首诗写了诗人渴望春天尽快到来的急迫心情,以及春天即将来临的喜悦。 首先,诗人的移情手法,赋予自然界具有人的情感活动和思维能力。 “造物无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白的诗句
【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出处】唐·李白《蜀道难》【译注】入蜀的道路艰险难行,真是 比上青天还要难! 蜀道:古代汉中进入 四川的道路。【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四
-
一阵风在如此遥远的边地与水畔秋与冷,同时逼近黄昏,再次漫上心头我先已感到时间的杯盘,有明显的错动其后便是这阵风,不止一次,几乎直入
-
【原题】:窗前种小梅树今年未著花但春来绿阴乱眼每过这必徘徊注视冀叶间或青圆如豆了成二十八言
-
草木渐知春,萌芽处处新。从今八千岁,合抱是灵椿。
-
《徒以诚信而感于人。》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失传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失传几百年的古诗,请接后面的词句,失传多年最近才被发现的文章或诗词,大家觉得可以传世的古诗词。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这是诗人贯休,献钱尚父中的两句。直到最近被网络小说引用才广为流传。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陈与
-
名言: 无咎者,善补过也。君子改过,以全其名;小人文过,以益其耻。 注释: 咎(jiu):指错误。文过:掩饰过错。 句意: 所谓没有错误的人, 是因为他善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君子善于改正错误,所以他的名
-
南山郁初霁,曲江湛不流。若临瑶池前,想望昆仑丘。回首见黛色,眇然波上秋。深沉俯峥嵘,清浅延阻修。连潭万木影,插岸千岩幽。杳霭信难测,渊沦无暗投。片云对渔父,独鸟随虚舟。我心寄青霞,世事惭白鸥。得意在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