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杂谈

潼关古诗词文化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潼关古诗词文化

1.潼关的文化景观,有关人物地点,对联诗歌

潼关八景

潼关八景,是潼关地区能够欣赏的八处胜景。八景是雄关虎踞、禁沟龙湫、秦岭云屏、中条雪案、风陵晓渡、黄河春张、谯楼晚照、道观神钟。兹分别介绍于下:

雄关虎踞

雄关,是指潼关故城东门的关楼。踞是蹲或坐的意思。虎踞,是指东门外麒麟山角形似一只猛虎蹲在关口。东门城楼北临黄河,面依麒麟山角,东有远望沟天堑,是从东面进关的唯一大门,峻险异常,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进关时,沿着东门外陡坡道拾给而上,举目仰望关楼和巍峨的麒麟山,恰如一只眈眈雄视的猛虎,守卫着陕西的东大门,它以威严雄险著称。

清。

淡文远胜赞雄关虎踞诗:

秦山洪水一关横,

雄视中天障帝京。

但得一夫当关隘,

丸泥莫漫觑严城。林云翰咏禁沟龙湫诗云:

禁沟山下有灵源,

一脉渊深透海门。

龙仰镜天嘘雾气,

鱼穿石甃动苔痕。

四时霖雨资农望,

千里风云斡化云。

乘兴登临怀胜迹,

载将春酒醉芳尊。 淡文远写秦岭云屏的诗云:

屏峙青山翠色新,

晴岚一带横斜曛。

寻幽远出潼川上,

几处烟村锁白云。凡是冬季到潼关来的游客,在大雪天和雪后放晴之日,都能欣赏到中条雪案的美景。

淡文远中条雪案诗云:

迢遥北望俯群山,

满眼平铺霜雪环。

疑是蓬莱山上石,

移来一片拱岩关。清

淡文远咏风陵晓晓诗:

洪波一片接天时,

几叶扁舟渡晓晴。

秦晋漫云南北限,

此陵自古达潼城。

明 林云翰黄河春涨诗云:

冰泮黄河柳作烟,

忽看新涨浩无边。

飞涛汹涌警千里,

卷浪弥漫沸百川。

两岸晓迷红杏雨,

一篙春棹白鸥天。

临流会忆登仙事,

好借星槎拟泛骞。清

潘耀祖谯楼晚照诗云:

画楼突兀映麒麟,

斗角钩心满眼春。

待得夕阳横雁背,

鼓声初动少行人。

2.与潼关有关的古诗词

潼关吏 唐 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千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选自杜少陵集)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贾 唐 韩愈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侯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选自韩昌黎集) 过潼关 唐 石介 昔帝御中原,守国用三策。 上策以仁义,天下无能敌。

其次树屏翰,相维如盘石。 最下恃险固,弃德任智力。

驱马过潼关,览古泪潜滴。 开元帝道明,百蛮奉周历。

田野富农桑,边隅无寇贼。 紫宸日视朝,潼关夜常辟。

天宝君政荒,宫闱养虺蝎。 恩爱成怨疾,心腹生毒螫。

朝闻发渔阳,暮已卷河北。 鸣鼓渡潼关,矢及乘舆侧。

重门徒尔设,关吏安所职。 始知资形势,不如修道德。

(选自石介著徂徕集) 潼关 宋、元 汪元量 蔽日乌云拨不开,昏昏勒马渡关来。 绿芜径路人千里,黄叶邮亭酒一杯。

事去空垂悲国泪,愁来没上望乡台。 桃林塞外秋风起,大漠天寒鬼哭哀。

(选自汪元量著水云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选自张养浩著金元散曲) 潼关 清 顾炎武 黄河东来日西没,新华作城高突兀。

关中尚可一丸封,奉诏东征苦仓卒。 紫髯岂在青城山,白骨未收崤渑间。

至今秦人到关哭,泪随河水无时还。 (选自顾亭林诗集汇注) 拜杨伯起墓道 清 王士祯 悠悠关内路,驱马桃林塞。

归鸟岳祠边,长河远天外。 大鸟下潼亭,落羽今犹在。

夕日荐苹蘩,愁心逐征旆。 (选自渔洋山人精华录) 渡河西望有感 清 王士祯 使者河源复却回,杖藜曾记到云台。

高秋华岳三峰出,晓日潼关四扇开。 星宿海从天上落,昆仑槎自斗边来。

何时更访茅龙去,东望沧溟水一杯。 (选自渔洋山人精华录) 潼关二首 清 沈用济 (一)重关踞天险,三辅重神京。

绣岭遥尊岳,黄河曲抱城。 一夫今保障,群盗昔纵横。

星陨何年事,徒伤父老情。 (二)窥关如在井,立马一峰高。

竟失山河险,徒夸汗血劳。 沙虫迷白日,陵谷徙洪涛。

翻使黄巾笑,横行遇汝曹。 (选自清诗别裁集) 满庭芳·(和某人而作)潼关 清 曹贞吉 太华垂旒,黄河喷雪,咸秦百二重城;危楼千尺,刁斗静无声。

落日红旗半卷,秋风急,牧马悲鸣。闲凭吊,兴亡满眼,衰草汉诸陵。

泥丸封未得,渔阳鼙鼓,响入华清。早平安烽火,不到西京。

自古王公设险,终难恃,带砺之形。何年月,铲平斥堠,如掌看春耕? (选自清名家词) 潼关 清 王昶 鹑首星芒照九垓,规模百二自秦开。

关山苍莽争天险,文武飞腾出将才。 日软旌旗横戍逻,云连城碟抱烽台。

登高立马休凭吊,看取三峰翠色来。 (选自清诗选) 潼关 清 洪亮吉 出险复入险,别山仍上山。

河流五夜色昏黑,一片日红先射关。 壮哉龙门涛,至此始一折。

惊流无风舟尚失,大鱼如龙欲迎日。 风陵津北起黑波,重舸径向中流过。

河声渐远波愈回,却控马首看全河。 君不见,哥舒拒禄山。

魏武破孟起,门开如云列千骑。 喧声动天箭洒地。

时平云气亦卷舒。 孱卒立门司启闭。

关头饭罢客亦闲。 早有太华开心颜。

(选自洪亮吉著洪北江全集) 望潼关 清 峻德 立马风陵望汉关,山峰高出白云间。 西来一曲昆仑水,划断中条太华山。

(选自清诗选) 蝶恋花·登潼关城楼 张鸿绩 浊酒难浇心上事,才说登临,又触新愁起。漠漠寒雪千万里,长河落日天垂地。

醉后栏干慵更倚,冷月楼头,谁会悲来意。莫听乌乌桥下水,几多未老英雄泪。

(选自清诗选) 潼关 清 朱维鱼 虎视龙兴踞上游,洞开四扇俯神州。 西来翠叠三峰色,东去河兼八水流。

赤帝偏能降轵道,青骡底事出延秋。 唐陵汉阙俱黄土,独剩秦时月照愁。

(选自湖海诗传) “潼关行”示杨广文 清 魏源 久闻潼关名,今识潼关面。 此去华阳尚数程,天险谁言一当万? 雨止岳岫秋容青,风来关塞河声健。

坐觉苍茫万古心,犹逐风雪四时变。 客言:十二连环堞,古设禁沟之西北。

连山堑谷亘西南,锁断飞鸟无形迹。 灞浐惟防东寇来,汴京又杜西师出。

间道尚闻商县攻,变局纷纷罕沿袭。 守秦不守关,守关不守沟。

守沟不建堡十二,肘腋腹背差千秋。 我谓客言意深苦,请更为君扩胸腑。

战车变骑骑变步,山川地利皆殊古。 成皋函谷古金汤,步攻近世谁嵎虎。

书生史事空撑拄,不若浊醪战尊俎。 华山渐去骊山来,明朝更赋汤泉哀。

(选自魏源集) 长亭怨·由函谷至潼关作 清 江开 问谁把天根攻剖,万古行人,地中盘走。月落听鸡,仰天如线但垂手。

谷风排触,山自作、边声吼。令尹此为谁?识紫气、从东来否?翘首。

又潼关四扇,壁立半天雄陡。河声岳色,聚眼底、让谁销受?且搁下,砺带山河,好明日、新丰沽酒。

笑虎视龙兴,都付阳关烟柳。 (选自江开著浩然堂诗稿) 出潼关渡河 清 谭嗣同 平原莽千里,到此忽嵯峨。

关险山争势,途危石坠窝。 崤。

3.与“潼关”有关的古诗词有哪些

关于刺绣的啊~实在想不出来……好象真的,没有。

潮绣与广绣合称为粤绣,是中国名绣之一,传创始于少数民族,与黎族织锦同源。联科绣花网 自清代以来,潮汕妇女多勤纺织,女子到了十一二岁,其母即为预制嫁衣,家家户户都会纺织刺绣。

清代粤绣工人大多是广州、潮州人,特别潮州绣工技巧更高,而且男子精于绣功,为其他省市所罕见,刺绣艺术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装饰品上。 潮绣以金碧、粗纩、雄浑的垫凸浮雕效果的钉金绣为特色而标异于其他绣种。

题材有人物、龙凤、博古、动物、花卉等,以饱满、匀称的构图和热烈喜庆的色彩,气氛鲜明、生动地表现题材,使潮绣产生了丰富瑰丽的艺术效果。潮绣有绒绣、钉金绣、金绒混合绣、线绣等品种,各具特色,百鸟朝凤是其代表作品。

联科绣花网 广绣发源于风景秀丽,鸟语花香的广东珠江三角洲,是中国名绣之一,绣工精密、细微,针法多变,色彩浓艳,为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一颗灿烂明珠。广绣有记载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805年)广东南海卢媚娘的事迹。

人物绣与花鸟绣等是广绣的特色产品,其中人物绣是广绣的主要产品之一,它根据画稿的不同要求,以虚实、施疏、层层叠绣、渗绣,线、面结合等不同的绣制方法达到形神兼备的中、外人士肖像。广绣花鸟则善于体现"平、齐、细、密、均、光、和、顺"的艺术风格。

它具有构图精密、色彩秀丽分明、针法多变、主题突出等特点。 广绣特色: 用线多样,除丝线、绒线外,也用孔誉毛捻搂作线,或用马尾缠绒作线。

用色明快,对比强烈,讲求华丽效果。联科绣花网 多用金线作刺绣花纹的轮廓线。

装饰花纹繁缛丰满,热闹欢快,常用百鸟朝凤、海产鱼虾、佛手瓜果一类有地方特色的题材。五、绣工多为男工所任。

绣品品种丰富,有被面、枕套、床楣、披巾、头巾、台帷、绣服、鞋帽、戏衣等,也有镜屏,挂幛、条幅等。 绣种: 绒绣:在各种丝、绸、缎上,以平绣针法用丝绒绣出平的画面;题材多为飞禽、博古,用作画片、挂屏等。

钉金绣:又称金银绣;以金银线为主,钉金绣针法复杂,有过桥、踏针、捞花瓣、垫地、凹针、累勾绣等60多种针法,其中"二针企鳞"针法为其他绣种所无。钉金绣运用垫、绣、贴、拼、缀等技术处理,可产生浮雕式的艺术效果。

线绣:纯用丝线平面绣制。潮绣作品郭子仪拜寿、狮子头、海龙王头、安春鸟等,在宣统二年(1910)清政府在南京举行全国工艺赛会上得奖。

刺绣作品还于1915年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1923年和1925年参加伦敦赛会,得到国际上较高的评价。

4.与“潼关”有关的古诗词有哪些

山坡羊 潼关怀古年代: 元 作者: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潼关吏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馀。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述怀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

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

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比闻同罹祸,杀戮到鸡狗。

山中漏茅屋,谁复依户牖。摧颓苍松根,地冷骨未朽。

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嶔岑猛虎场,郁结回我首。

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

汉运初中兴,生平老耽酒。沉思欢会处,恐作穷独叟。

潼关炮声年代: 现代 作者: 老舍 瓦砾纵横十万家,潼关依旧障京华。荒丘雨后萌青草,恶浪风前翻血花;堪笑晴雷惊鸟雀,誓凭古渡斗龙蛇;山河浩气争存灭,自有军容灿早霞!一水惊蛇岸欲流,黄沙赤血撼天浮!奇兵无愧关河险,壮志同消今古仇;峪口新营嘶战马,山腰古道隐耕牛;连宵炮火声声急,静待军情斩贼头! 潼关道中年代: 宋 作者: 晁补之 尘土长安古道深,潼关依旧接桃林。

使君骢马来何后,道士青牛去莫寻。春半河山犹寂莫,日长坑阪正崎嵚。

平生冷笑元龙误,老觉求田负寸心。

5.潼关的诗句

1、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代: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2、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唐代:韩愈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译文:

荆山刚刚越过华山迎面来,红日东升潼关也四门大开。

刺史大人莫说迎接路途远,宰相裴度刚破蔡州凯旋回。

3、东归晚次潼关怀古

唐代:岑参

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

自从巨灵开,流血千万秋。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

译文:

暮春时满眼是异乡的草木,晚景中看到那渡津的关楼。伯夷曾住过的首阳山,想去瞻仰却没有过河的轻舟。于是登上了潼关城头眺望,俯瞰着黄河滔滔奔流。

自从黄河把大山分开,从此此地征战不休,血流成河。潘岳在此作下行行名赋,赫赫曹公于此显奇谋。大河上经历了多少往事,如今只见一片凄凉笼罩着空空的河洲。

4、潼关吏

唐代: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译文:

士卒劳役是多么劳苦艰辛,在潼关要道筑城。大城比铁还要坚固,小城依山而筑,高达万丈。请问潼关吏:你们重新修筑潼关是为了防御叛军吗?潼关吏邀请我下马步行,为我指着山隅为我介绍情况:“那些防御工事高耸入云端,即使飞鸟也不能越逾。

胡贼来犯只要据守即可,又何必担心西都长安呢。您看这个要害的地方,狭窄到只能一辆车子通过。在战事紧急时挥动兵器拒守,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呀。”“令人哀痛的是桃林塞那一败仗,唐军死伤极多,惨死黄河。请嘱咐守关诸将领,千万别蹈哥舒翰仓促应战的覆辙。”

5、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 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

唐代: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译文:

晚风中的红叶萧萧落下,长亭里痛饮下别酒一瓢。天上残云飞回太华山上,稀疏的细雨越过中条岭。苍莽的树色随城关远去,黄河呼啸流进遥远海洋。明日里就要抵达都城中,我仍在做那渔人樵夫梦。

6.古诗潼关原文是什么

潼关清·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作者简介】:谭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

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翻译】:从古至今,高天上的白云就一直簇拥着这座城关,秋风将清脆的马蹄声吹散入这滚滚云涛中。奔腾而来的黄河在这里转弯,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但气势却不见缓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而那连绵不断的山峰,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耸入云天,一座座争奇斗险,唯恐自己显得平庸! 【创作背景】:公元1882年秋,十七岁的谭嗣同(1865-1898),从湖南故乡赴甘肃兰州父亲任所途中,经过陕西潼关,在这里饱览了一番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故作此诗。

参考资料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2/5478.html。

7.古诗潼关全文是什么

全文为: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潼关是清代谭嗣同14岁时写的诗,该诗是七言绝句。当时他随父亲到甘肃上任,途经过陕西潼关,被北方特有的壮阔风景所震撼,写下此诗。

译文:

从很久远的时候这座城就被云簇拥着,秋天吹来把马蹄声都淹没了。

波澜壮阔的河流在它面前都显得很拘束,大山在潼关面前也懂得自己不平坦。

扩展资料:

作者介绍:

谭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潼关

8.有关“潼关”的诗句有哪些

有关“潼关”的诗句如下:

1.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月到,犹自梦渔樵。

2.潼关使院怀王七季友岑参

王生今才子,时辈咸所仰。何当见颜色,终日劳梦想。

驱车到关下,欲往阻河广。满日徒春华,思君罢心赏。

开门见太华,朝日映高掌。忽觉莲花峰,别来更如长。

无心顾微禄,有意在独往。不负林中期,终当出尘网。

3.东归晚次潼关怀古岑参

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

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

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

自从巨灵开,流血千万秋。

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

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

4.送杨录事充潼关判官岑参

夫子方寸里,秋天澄霁江。关西望第一,郡内政无双。

狭室下珠箔,连宵倾玉缸。平明犹未醉,斜月隐书窗。

5.题潼关普通院门陈季卿

度关悲失志,万绪乱心机。下坂马无力,扫门尘满衣。

计谋多不就,心口自相违。已作羞归计,还胜羞不归。

潼关古诗词文化

猜你喜欢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