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插天翠柳原文及赏析
念奴娇·插天翠柳原文及赏析
原文:
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照我藤床凉似水,飞入瑶台琼阙。雾冷笙箫,风轻环佩,玉锁无人掣。闲云收尽,海光天影相接。
谁信有药长生,素娥新链就、飞霜凝雪。打碎珊瑚,争似看、仙桂扶疏横绝。洗尽凡心,满身清露,冷浸萧萧发。明朝尘世,记取休向人说。
赏析:
这是一首咏月词。
开篇“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以问句起。这份奇丽“月上柳梢头”的景象恰是躺柳下“藤床”纳凉仰看天宇者才能产生的幻觉:“翠柳”伸向天空,而“明月”不知不觉便出现了,如同被推上去一样。加之月夜如水一般的凉意,更会引起美妙的幻想,于是纳凉赏月的词人飘飘然“飞入瑶台琼阙”。“雾冷笙箫”以下写词人凭幻想飞入月宫后所闻、所见及所感。这里雾冷风轻,隐隐可闻“笙箫”,和仙子的“环佩”之声,大约她们正随音乐伴奏而飘飘起舞吧。然而“玉锁”当门而“无人掣”,说明月宫清静,不受外界干扰,原本打算寻声暗问的词人不觉感到怅然。回顾天空,是“闲云收尽”,海光与月光交映生辉,炼成一片令人眩惑的景象。
过片:“谁信有药长生?”则针对关于月宫的传说,抒发自己的见解。据说有玉兔捣药,这药可以使人延寿的。然而“长生”的念头,只不过是世俗的妄想。月中,只有“素娥新炼就”的“飞霜凝雪”而已,并没有什么长生不老药。词人看来,人间那些“打碎珊瑚”之类的夸豪斗富之举,远比不上赏玩月中枝叶扶疏的仙桂来得超凡脱俗。“打碎珊瑚”出于世说新语。汰侈石崇和王恺斗富的故事,这里信手拈来,反衬月中桂树之可爱,自然惬意。作者通过如此清空的笔墨,勾画出一个美丽、纯洁、没有贪欲的境界。这里,他两袖清风,“满身清露,冷浸萧萧发”,感到凡心洗尽,有脱胎换骨之感。然而,这一切不过是月下的梦,尽管美丽动人,却又无从对证,只能自得于胸怀,不可为俗人说。故结云:“明朝尘世,记取休向人说。”深沉的感喟和对尘世的深切厌倦见于言外。
这首词写藤床上神游月宫之趣,其间融入了月的传说,其境优美清寂,塑造了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似乎有意与充满烽烟势焰的人间对立。故前人或谓其为“不食烟火人语”。
-
明·袁宗道 从石首至岳阳 2 ,水如明镜,山似青螺,蓬窗下饱看不足 3 。最奇者墨山仅三十里 4 ,舟行二日,凡二百余里,犹盘旋山下。日朝出于斯,夜没于斯,旭光落照,皆共一处。盖江水索回山中 5 ,故
-
【原题】:于潜佳丞四明人同年友也方此掉鞅百未一见而来书罗缕无非归与语岂醉梦书邪三诗见寄亟占数语正之
-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老子·三十九》) 【译文】 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
-
柳子厚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 古之州治,在浔水南山石间,今徙在水北,直平四十里,南
-
【释义】 古代名联。该句意思是: 学习时,一定要持之以恒、刻苦攻读。但也没有必要三更起、五更眠,无序地赶进程,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 【评析】 原联是: 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
-
【注释】:[1]《鲁迅日记》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为知人写字五幅,皆自作诗。……为滨之上学士云:‘故乡黯黯锁玄云,……。’为坪井学士云:‘皓齿吴娃唱柳枝……。’”诗中的“食”条幅手迹作“吃”。滨之上,即滨之上信隆;坪井,即坪井芳治。他
-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出处】唐杜甫《 月夜 》。 【译注】什么时候才能与妻子两人一同倚帷望月,让月光照干泪痕呢? 虚幌,薄薄的透明的帷帘。 【全诗】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中愁有几种意思,内容包括诗中带有“愁”意思的古诗有什么,诗中带有愁意思的古诗,古诗词中“哀”和“愁”有什么区别。1. 《春愁》清代 丘逢甲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2.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唐代 李白弃我
-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眄视指使
名言: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
洛阳道储光羲大道直如发,春日佳气多。五陵贵公子,双双鸣玉珂。储光羲(约707—762),祖籍兖州(今属山东),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