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现代史》散文全文
现代史
从我有记忆的时候起,直到现在,凡我所曾经到过的地方,在空地上,常常看见有“变把戏”的,也叫作“变戏法”的。
这变戏法的,大概只有两种:
一种,是教一个猴子戴起假面,穿上衣服,耍一通刀枪;骑了羊跑几圈。还有一匹用稀粥养活,已经瘦得皮包骨头的狗熊玩一些把戏。末后是向大家要钱。
一种,是将一块石头放在空盒子里,用手巾左盖右盖,变出一只白鸽来;还有将纸塞在嘴巴里,点上火,从嘴角、鼻孔里冒出烟焰。其次是向大家要钱。要了钱之后,一个人嫌少,装腔作势的不肯变了,一个人来劝他,对大家说再五个。果然有人抛钱了,于是再四个,三个……
抛足之后,戏法就又开了场。这回是将一个孩子装进小口的坛子里面去,只见一条小辫子,要他再出来,又要钱。收足之后,不知怎么一来,大人用尖刀将孩子刺死了,盖上被单,直挺挺躺着,要他活过来,又要钱。
“在家靠父母,出家靠朋友……Huazaa!Huazaa!”变戏法的装出撒钱的手势,严肃而悲哀地说。
别的孩子,如果走近去想仔细地看,他是要骂的;再不听,他就会打。
果然有许多人Huazaa了。待到数目和预料的差不多,他们就捡起钱来,收拾家伙,死孩子也自己爬起来,一同走掉了。
看客们也就呆头呆脑的走散。
这空地上,暂时是沉寂了。过了些时,就又来这一套。俗语说:“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其实是许多年间,总是这一套,也总有人看,总有人Huazaa,不过其间必须经过沉寂的几日。
我的话说完了,意思也浅得很,不过说大家Huazaa Huazaa一通之后,又要静几天了,然后再来这一套。
到这里我才记得写错了题目,这真是成了“不死不活”的东西。
四月一日
-
元年寒食日,上巳暮春天。鸡黍三家会,莺花二节连。--白居易光风初澹荡,美景渐暄妍。簪组兰亭上,车舆曲水边。--刘禹锡松声添奏乐,草色助铺筵。雀舫宜闲泛,螺杯任漫传。--王起园蔬香带露,厨柳暗藏烟。丽句
-
这首词题记为“密州上元”,词却从钱塘的上元夜写起。钱塘也就是杭州,苏轼曾那里过了三个元宵节。元宵的特点,就是“灯火”。东坡用一句“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李白曾有诗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但元宵夜
-
三尺生绡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手影戏,一种杂戏。在黑暗的房子里,以手向灯(相当于放幻灯片的幻灯)形
-
《韩凭妻》 小说篇名。或题《韩凭夫妇》。选自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小说写宋康王霸占韩凭的妻子何氏,韩凭夫妇先后殉情自杀,死后冢生梓木,精魂化作鸳鸯鸟,交颈悲鸣。刘世德《魏晋南北朝小说选注》说:“这篇小
-
【经文】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 ① ;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② 。 【今注】 ①方:指规律、规则。变成方:指声音的
-
《白马篇》是乐府歌辞,属《杂曲歌·齐瑟行》,以开头二字名篇。《白马篇》是曹植前期诗歌中的名作,它在写法上显然受到汉乐府的影响。
-
《宴安鸩毒,不可怀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原名《白氏长庆集》。诗文别集。七十一卷,外集二卷。唐白居易撰。今人顾学颉据宋绍兴本校点,一九七九年出版。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死后谥“文”,又称白文公。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卒
-
古文观止·《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新用
-
曲则全,枉则直,窪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