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近代·辟韩》内容简介和鉴赏
古代、近代散文作品·近代·辟韩简析
严复著。见侯官严氏丛刻。作于1895年。是对韩愈原道进行批驳的一篇论文。韩愈的原道论证了封建等级制度和君主专制的合理性,表现了封建卫道者的立场。严复在辟韩中猛烈抨击封建主义,阐述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文章首先批判原道中“如古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这种圣人拯救人类的唯心主义观点。其次,批驳了韩愈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观点。指出韩愈所谓“民不出粟米麻丝”等“以事其上,则诛”,是鼓吹压迫剥削有理。这种理论“知有一人,而不知有亿兆”,完全违背了“民贵君轻”的“古今通义”,揭示了韩愈鼓吹皇权至上的实质以及他所宣扬的“仁义道德”的虚伪性。作者站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立场上,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实行君主立宪。他认为要改变中国贫弱地位,首先要依靠人民,给人民以自由的权力,“民之自由,天之所畀”,并主张学习西方经验,使中国处于与列强并立的地位。他还认为,要使中国“自强”,必须彻底批判秦以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及使国势积弱的愚民政策。严复在政治上是提倡君主立宪的改良派,文中有不少地方美化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国家制度,但主要倾向是批判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封建正统思想,抨击那些阻挠国家改革的清廷顽固派,在当时具有强烈的战斗意义。行文有破有立,两者紧密结合,是一篇逻辑性很强的驳论。
-
钟惺《浣花溪记》 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
-
《先秦散文·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原文鉴赏 公
-
小长干,属长干里,遗址在今南京市南,靠近长江边。长干曲,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长干里一带江边女子的生活和情趣。崔国辅的《小长干曲》内容也如此。 这是一首表现古时江南青年男女对爱情执着追求的小诗。全诗风格清新,语言晓畅,于平淡自然中
-
杳蔼逢仙迹,苍茫滞客途。何年归碧落,此路向皇都。消息期青雀,逢迎异紫姑。肠回楚国梦,心断汉宫巫。从骑裁寒竹,行车荫白榆。星娥一去后,月姊更来无。寡鹄迷苍壑,羁凰怨翠梧。惟应碧桃下,方朔是狂夫。
-
这首诗作于诗人初次前往真州的船上。诗人着意描写长江江面上的秋天景色,目的是为了排遣自己贬谪路途中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在首联和颔联中,作者写了“落日”、“雾霭”、“山峰”、“北斗星”等景象,体现了路途的幽远与孤寂。作者融情入景,看到如
-
宿王昌龄隐居常建①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②,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③。【注释】①
-
赠你一朵朋友说,总有许多人和事令你感慨。他从我的文字里捕捉了一丝什么。但他不知道,他也在我的文字里。书写,更多的不是因为确切的某个
-
秋天是从家乡一朵金黄色的南瓜花处抵达人间的。立秋时节,南瓜被做成美食。香气,押韵般平仄而來,将秋天诗意的装点。白底蓝花小碗里的一抹
-
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益所见,知所不见 ① 。(《吕氏春秋·察今》) 【注释】 ①益:当为“其”。 【译文】 古时的有道之士,注重由近处的推知远处的,由今天推知古代的,由他所看到的推知他所
-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经常看到散文吧?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是感情的问题。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散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经典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又是一年梨花开 老家的梨花开了,满塬、满沟壑!银装素裹白色世界。村里的父辈、祖辈,几代人就是靠梨子养育儿女读书成人! 小时后爷爷还在世的时候只有沟壑里的梯田一样的地才种梨树(塬上的好地都种麦子,不像现在全都种梨了,农民吃得粮食也要买)。每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