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宋·李弥逊》原文与赏析
宋·李弥逊
江城烽火连三月,不堪对酒长亭别。休作断肠声。老来无泪倾。
风高帆影疾,目送舟痕碧。锦字几时来,薰风无雁回。
这首词写国事多磨年代里的朋友离别之情。
上阕写长亭诀别。作者虽因反对议和被贬归田,但时时关心着宋金之间的战事。被贬之前也有连绵战事,抗战将士曾收复襄阳,打退金兵,但结果是高宗在胜利的条件下求和称臣,毒杀岳飞,作者也随后被贬。目前的战火,则更是亡国之兆。在这种情况下,与旧友分别,就分外痛苦,“不堪对酒长亭别”。作者劝朋友“休作断肠声”,正是因为当时痛苦难忍,断肠之声不断,也是因为作者为国事为身世早已流了多少伤心泪“老来无泪倾”。“休作”写出正作,“无泪”写出泪尽,比直写断肠声、伤心泪,更令人心伤肠断。同时又把全词放到了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增加了词的内容容量和感情深度。
下阕写朋友乘舟离去和别后思绪。不忍分离,恋恋不舍,却偏偏风高舟疾,转眼即逝。目送飞舟,直至舟痕隐入碧空,写出久立眺望之态、不堪离别之情。以舟疾衬情恋,也是构思妙笔。末二句写盼望早来锦书,但“薰风无雁回”,一去就杳无音讯,连通音讯的一点期望也落空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而李弥逊却是烽火连绵、发书不至,这就更加加重了离愁别苦。
-
【原题】:邻翁以紫石斛承粗山一块为予书室这奉斛盖端溪这不堪为砚者然较以所载山石则胜矣予是以有白鹿苍璧之句白鹿苍璧事见西汉书若乃忘真假遗美恶则予不知此石之与真山果同异哉
-
【注释】 选自唐·杜牧《阿房宫赋》。 六国:战国末齐、楚、燕、赵、韩、魏六国。 族:合族被灭。 【赏析】 杜牧生活的时代是大唐帝国濒临崩溃的前夕。政治腐败,藩镇跋扈,内外交困,引得西边的吐蕃、西南的南
-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写过散文吗?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你知道写散文的精髓是什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汪曾祺散文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汪曾祺散文读后感1本周,我读的书是《
-
离京口作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羁旅行役,本是词人墨客经常吟咏的主题。苏东坡的这首小
-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鸟兽鱼虫·蝴蝶”类的诗句。 林间彩蝶双
-
堂下何所有?十松当我阶。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高者三丈长,下者十尺低。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接以青瓦屋,承之白沙台。朝昏有风月,燥湿无尘泥。疏韵秋槭槭,凉阴夏凄凄。春深微雨夕,满叶珠蓑蓑。岁暮大雪
-
咏物词主要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把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志向选择寄寓在所咏的具体可感的形象中,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体,而且要使词人的主观情志与听咏的客观物象浑然一体,密不可分。张鎡这首词就达到了这一境界。 上阕写听到蟋蟀声的感受。
-
景公至自田 ① ,晏子侍于遄台,梁丘据造焉 ② 。 公曰:“维据与我和夫。” 晏子对曰:“据亦同也 ③ ,焉得为和?” 公曰:“和与同异乎?” 对曰:“异。和如羹焉 ④ ,水火醯醢盐梅 ⑤ ,以烹鱼肉
-
(清)张祥河 芭蕉万本绿为天①,潇水城南湘水连②。 笔冢千秋留醉素③,赋才一夜忆何涓④。 得名溪谷愚非辱⑤,写胜山岩淡益妍⑥。 明日浮桥徐按辔, 出疆难别是云烟。 【题解】 永州不仅擅山水之胜,还有许
-
冒襄苍茫古僻暮天幽,积雨平林不系舟。檐溜滴残孤枕血,砌蛩啼彻异乡秋。伤心霜雪摧双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