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濂《保俶塔顶观海日》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高濂:保俶塔顶观海日
高濂
保俶塔,游人罕登其颠,能穷七级,四望神爽。初秋时,夜宿僧房,至五鼓,起登绝顶,东望海日将起,紫雾氤氲,金霞飘荡,亘天光彩,状若长横匹练,圆走车轮,或肖虎豹超骧,鸾鹤飞舞,五色鲜艳,过目改观,瞬息幻化,变迁万状。顷焉,阳谷吐炎,千山影赤;金轮浴海,闪烁荧煌;火镜浮空,瞳眬辉映;丹焰炯炯,弥天流光,赫赫动地。斯时惟启明在东,晶丸灿烂,众星隐隐,不敢为颜矣。长望移时,令我目乱神骇,陡然狂呼,声振天表。忽听筹报鸣鸡,树喧宿鸟,大地云开,露华影白。回顾城市嚣尘,万籁滚滚,声动空中,新凉逼人,凛乎不可留也。下塔闭息,敛神迷目,尚为云霞眩彩。
这篇散文描写了从保俶塔顶观赏日出所见到的奇妙景色,在历代众多描写日出的散文中,颇具特色。
作者所描绘的大海日出图,画面色彩是“五色鲜艳”。海日将起之时,整个天空中和动着一层淡淡的紫色雾气,金色的霞光彩云似在流动飘荡,映得满天光彩耀明。海日刚起之时,山南山谷里的水反射着初日的光辉,似在喷吐着火焰,碧绿的青山也被映得赤红隐隐;一轮金色的圆日沐浴着蔚蓝的海水,金光闪闪,耀眼明亮。海日渐升,如一面燃烧的火镜浮于空中,红光灿灿,寰宇溢流着太阳的金晖。在这画面上,紫色、金色、红色、蓝色等多种色彩,交映纷呈,光线强烈,光色斑烂,恰如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
在作者笔下,大海日出的画面线条是万状千态。海日将起时,满天镀金的云霞或如一幅长长的绢练,横挂天际;或如圆圆的车轮,流转走动;或如虎豹昂首抬头;或如鸾鹤腾飞起舞;而初升的海日,其状如车轮圆转,自海腾空;如镜子圆亮,挂于半天。这万状千态的图案不是静止的,而是变动的。金光满天流动,金轮冉冉升空。天上云霞刚见如轮圆,顿又成鹤舞;刚见如练横,旋即成超骧。真可谓“过目改观,瞬息幻化”。因之,这幅海日初升图就不仅仅象一幅静止的油画,而是如电影画面,一个个镜头摇过,使人极真切地感受到画面的动态美。
这篇散文写海日东升之景而能给人如画的感觉,就在于作者有一支追光摄影之笔,竭尽摹色绘形之能,语言表现技巧很高。作者很善于用比,写彩云金霞之状,或喻为如长横匹练,车轮圆转,或喻为如虎豹举首,鸾鹤飞舞;写初升之日,或喻为圆转的金轮,或喻为燃烧的火镜,妙当准确,其形其状其色,如在目前。作者用词选字也极讲究。如“阳谷吐炎”,谷为凹处,用一“吐”字就极生动形象。“金轮浴海”的“浴”字,写太阳刚从海里翻腾高升起来,似乎还可见其沾濡着的滴滴水珠。再如写太阳升上天空,用一“浮”字;写光线的光溢天地,用一“流”字等等,都极为生动形象,富于动感,能引起读者的想象,增强文章的可感性,使文字的形象更易在读者脑海中再现为画面形象,作者写景,不是客观地描绘,而是带着强烈的感情去欣赏,当他见到海日初升的壮观景色时,说自己“目乱神骇,陡然狂呼”,竟至于“声振天表”,其兴奋狂呼的情态了然在目,栩栩如生,从而有力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良冶(yě):善于冶炼铸造的工匠。裘(qiú):皮衣。良弓:善于制造弓箭的人。箕(jī):簸箕。父亲会冶炼金属,儿子就能触类旁通,学会缝皮装;父亲会造弓,儿
-
夏侯湛江上泛歌悠悠兮远征,倏倏兮暨南荆。南荆兮临长江,临长江兮讨不庭。江水兮浩浩,长流兮万里。洪浪兮云转,阳侯兮奔起。惊翼兮垂天,
-
远犹卷二远犹卷二 【原文】 谋之不远,是用大简;人我迭居①,吉凶环转;老成借筹②,宁深毋浅③。集《远犹》。 【译文】 谋略
-
羽卫森森西向秦,山川历历在清晨。晴云稍卷寒岩树,宿雨能销御路尘。圣德由来合天道,灵符即此应时巡。遣贤一一皆羁致,犹欲高深访隐沦。
-
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十年以来,白马湖已成了一个小村落,当我移居的时候,还是一片荒野。春晖中学的新建筑巍然矗立于湖的那一面,湖的这一面的山脚下
-
《桃花·桃花》咏桃花诗鉴赏 储氏夭桃灼灼倚窗
-
作者: 王熙珩
-
此诗可分三部分。前六句为一部分,描写诗人汉江泛舟和登江中孤屿的情景。先写潮水退后,清悠悠的汉水中,小岛显得更加突兀。这两句诗扣题面而不直接写登孤屿,而只以“水落沙屿出”暗示。紧接着重写汉江:大石下的回水潭,深不可测。岸边的翠竹,密密匝匝
-
七年级课文古诗词朗诵(初中生经典诵读200篇七年级上课内部分1~16首古诗题目)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七年级课文古诗词朗诵,内容包括初中生经典诵读200篇七年级上“课内部分”1~16首古诗题目,2016七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朗读,2016七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朗读。你好!山中杂诗 年代:南北朝 作者: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竹里馆 年代:唐 作者:王维 体裁:五绝 独坐
-
李白 铲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①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② 。 【解题】 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秋,时李白被流放遇赦归来,正好与贬官岭南的族叔原刑部侍郎李晔相会,同游洞庭湖。原诗共三首,此为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