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湛《江上泛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夏侯湛
江上泛歌
悠悠兮远征,倏倏兮暨南荆。
南荆兮临长江,临长江兮讨不庭。
江水兮浩浩,长流兮万里。
洪浪兮云转,阳侯兮奔起。
惊翼兮垂天,鲸鱼兮岳跱。
芜纷兮被皋陆〔芜,一种长在野地的香草。被,披,遮盖。皋陆,水边陆地。〕,修竹郁兮翳崖趾。
望江之南兮遨目桂林,桂林蓊郁兮鹍鸡扬音。
凌波兮愿济,舟楫不具兮江水深。
沈嗟回盻于北夏,何归轸之难寻。
作者简介夏侯湛(243?—291年),字孝若,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魏名将夏侯渊曾孙。晋书称其“文章宏富,善构新词”,曾充太子舍人,转尚书郎,出为野王(地名)令,晋惠帝时任散骑常侍。夏侯湛出生盛门,性格豪侈,然而才高位卑,钟情诗文,曾有文集十卷,新论十卷,俱佚。明人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辑有夏侯常侍集。
题解司马氏于265年取代曹魏建立西晋,仍然与割据长江流域的蜀、吴两国争夺疆土。在280年吴主孙皓投降之前,晋与吴在湖北荆州发生战争多次,首次在晋武帝泰始四年(268年),晋书说:“是年十月,吴将施绩入江夏,万郁寇襄阳,遣太尉义阳王望屯龙陂,荆州刺史胡烈击败郁。”同年“吴将顾容寇郁林”。从诗中文字可知作者亲历了此次胜负未决的战争。
简析西晋初期,士族文人发展了形式主义的诗风,或者模拟前人,或者追求词藻及对偶,流于堆砌繁冗,呆板乏力,缺少社会内容。夏侯湛的这首诗略显例外,作者实地参与了公元268年在荆州的晋吴之战,正面描写了长江上波涛汹涌,水边香草侵路,修竹遮山的景观,更发挥想象,仿佛听到了数千里之外飞鸟悲鸣,比喻人民的战乱之苦。但这次战争终因晋军缺少水战工具无功而返。诗末二句说长叹中回望北方,回返的路真难寻找,实际是感叹自己寸功未建,回朝廷后恐怕没有多大前途。所以此诗无论是描写景观还是抒发思虑,都能去虚就实,情景结合,音韵铿锵。
-
安西美少年,脱剑卸弓弦。不倚将军势,皆称司马贤。秋山城北面,古治郡东边。江上舟中月,遥思李郭仙。
-
【注释】 选自《墨子·非攻中》引古谚。 镜:鉴察。 【赏析】 墨子反对非正义战争,反对凭借武力侵占别国的土地、掠夺别国的财物。斥责攻城略地的战争是坏事,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最终还会害了自己。针对当时兵
-
全词用赋的铺张扬厉之笔法极力铺叙京城清明时节的节序风光,粉饰出一片虚假的太平繁荣景象。词分上、中、下三片,上片写宫苑中的春景,由内及外;中片写郊外之游,具体描写莺歌燕舞、各色人物游冶欢乐的情形;下片写贵族宅院中的喜庆景象。 上片写春
-
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是一首典型的易安晚期作品。通篇从醉酒写乡愁,悲慨有致,凄婉情深。此词开头两句写寒日梧桐,透出无限凄凉。“萧萧”这里是萧条、寂寞之意。“琐窗”是雕有连琐图案的窗棂。“上”字写出寒日渐渐升高,光线慢慢爬上窗棂,含着一个
-
论“爱祖国” ◆ 海 涅 “老兄!我奉劝您别叫我在您的商标上画个黄金的安琪儿,而让我画上一头火红的雄狮。我已经画惯了红狮。您会
-
一译《诉讼》,著名表现主义*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重要长篇小说。1914年写起,1918年完成,1925年始出版。小说共17章,其中最完整的只有9
-
作者: 俞平伯 【原文】: 我们消受得秦淮河上的灯影
-
思想杂著。卷数不详。魏晋间傅玄撰。成书年代不详。傅玄,字休奕。生于汉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卒于晋咸宁四年(278年)。北地泥阳(今陕西铜川县)人。自幼孤贫。博学,善属文,通音律,性刚劲亮直。曹魏时
-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 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简析】 首句直出“恨”字,“千万”直
-
秋霜春雨不同时,万里今従海外归。已出网罗毛羽在,却寻云迹帖天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