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古文观止

诸葛亮《前出师表》表达什么?《前出师表》原文及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诸葛亮《前出师表》表达什么?《前出师表》原文及赏析

诸葛亮 (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早年隐居襄阳,后出山辅佐刘备,奠定蜀汉基业;刘备去世,辅佐后主刘禅。

◆ 前出师表 ◆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崩殂(cú):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注释: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请刘禅广泛地听取意见。妄自菲薄:过于看轻自己。菲薄:小看,轻视。引喻失义:言辞不当。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注释:宫:指皇宫。府:指丞相府。陟(zhì):提升,奖励。臧否(pǐ):善恶,这里用作动词,评论人物好坏。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注释: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有司:职有专司,指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吏。内外异法:内宫和外府刑赏之法不同。内外:指内宫和外府。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注释:布衣:平民百姓。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注释: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枉屈:枉驾屈就。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注释:倾覆:指建安十三年(208),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击溃,逃奔至夏口。后派诸葛亮赴东吴,与孙权建立联盟,共同抗曹。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注释:夙夜忧叹:早晚忧虑叹息。泸:泸水,即金沙江。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注释:奖率:奖赏率领。庶:希望。竭:竭尽。驽钝:比喻才能平庸。攘除:排除,铲除。奸凶:奸邪凶恶之人,此指曹魏政权。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注释:咨诹(zōu)善道:询问(治国的)良策。诹:询问,咨询。察纳:识别采纳。察:明察。雅言:正确的言论,合理的意见。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赏析

历史上幼主和顾命大臣的关系,常常是一个死结。有时候是顾命大臣废掉幼主,篡位自立;有时候是幼主杀掉擅权的顾命大臣。诸葛亮在刘备临终时受托,辅佐后主刘禅。而且刘备还明确地说刘禅可辅则辅,不可辅则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刘禅即位时刚十七岁,从此蜀汉军政大权被诸葛亮独揽,即便刘禅成年之后,诸葛亮也没有让刘禅亲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但诸葛亮并没有因为大权在握而对皇位生出觊觎之心,后主也没有牵制乃至除掉诸葛亮,即使在诸葛亮故去后,刘禅继续做皇帝近三十年,也没有在政治上清算诸葛亮的举动。

如果放在别的朝代,诸葛亮的行为无疑是一个飞扬跋扈的权臣。但在后世,诸葛亮却被视为忠君典范,得到无数人景仰。杜甫一生对诸葛亮充满景仰之情,吟咏或提到诸葛亮的诗篇有二十多篇,像“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这样的诗句,将诸葛亮的历史地位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朱熹作为一名理学家,评价古今人物时的道德要求极为苛刻,从古今人物中评选用心“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第一位就是诸葛亮,和杜甫、颜真卿、韩愈范仲淹并称“五君子”。诸葛亮的这种人格魅力、道德风范,既体现在他一生行事上,也流露在他的文章里,前出师表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前出师表作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夕,是一封请求后主刘禅允许自己领军出征的奏章。由于军政大权都掌握在诸葛亮手里,北伐之事仅仅是请后主形式上批准,所以这封奏章中并没有陈述北伐的具体事务,而更多的是以长辈口吻,用了一连串的“宜”和“不宜”,教导后主如何做一个好皇帝,但又不是板起面孔说教,不时提及刘备,回忆过往,充满殷勤恳切的情意。

文章以分析当时形势开头,指出刘备去世,益州疲弱,形势危急;但由于受到刘备恩遇,现在群臣上下都忠心耿耿,仍有进取的可能。在这种形势下,后主应该怎么做呢?诸葛亮提出三条建议:第一条是发扬刘备遗德,广开言路;第二条是赏罚公正严明,尤其是对内廷和外朝的官员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个人情感而偏私;第三条是亲贤臣,远小人,宫中贤臣有郭攸之、费祎、董允,军中贤臣有向宠,遇事应该向他们咨询。东汉的历史经验也表明,亲贤远佞才能使国家兴隆。

接下来诸葛亮又追叙往事,回忆刘备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他自称“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显然和事实不符。诸葛亮年轻的时候“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他其实是胸怀大志的。但这样说,更能体现出刘备“三顾”的知遇之恩,也更能表达他对刘备的感激之情。知遇之恩再加之以托孤之任,使诸葛亮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只有这样,才能算是“报先帝”“忠陛下”。

最后,为了完成兴复大业,诸葛亮提出了朝廷上下要职责分明,自己承担“讨贼兴复之效”,朝中诸臣要进“兴德之言”;后主也应“自谋”,继承刘备遗志。结尾“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一句,本是公文套语,但由于前文的言辞恳切,在这里也显得自然深情。

出师表中既有诸葛亮作为臣子对刘氏父子的忠心,也有作为长辈对刘禅谆谆教导的苦心。“报先帝”“忠陛下”思想贯穿全文,反复劝勉后主要继承刘备的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诚挚恳切的深情溢于言表,其忠义之心不知令后世多少仁人志士动容。故古人有“读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的说法。陆游书愤中有“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之句,的确不是虚美。

猜你喜欢
  •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出处】唐李商隐《 锦瑟 》。 【意思】往事虚幻就像庄周拂晓做梦,醒后扑朔迷离,不知是自己变成蝴 蝶还是蝴蝶变成自己,我的情怀和望帝 一样,把向往和哀怨都寄托

  • 苏轼《次王定国韵书丹元子宁极斋》全诗鉴赏

    仙人与吾辈,寓迹同一尘,何曾五桨馈,但有争席人。宁极无常居,此斋自随身。人那识郗鉴,天不留封伦。误落世网中,俗物愁我神。先生忽扣户,夜呼祁孔宾。便欲随子去,著书未绝麟。愿挂神武冠,往卜饮马邻。王郎濯纨

  • 曹丕 ·善哉行二首 ·其二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妍姿巧笑,和媚心肠。知音识曲,善为乐方。哀弦微妙,清气含芳。流郑激楚,度宫中商。感心动耳,绮丽难忘。离鸟夕宿,在彼中洲。廷颈鼓翼,悲鸣相求。眷然顾之,使我心愁。嗟尔昔人,何以忘忧?

  • 苏轼《与正辅游香积寺》全诗鉴赏

    越山少松竹,常苦野火厄。此峰独苍然,感荷佛祖力。茯苓无人采,千岁化琥珀。幽光发中夜,见者惟木客。我岂无长镵,真赝苦难识。灵苗与毒草,疑似在毫发。把玩竟不食,弃置长太息。山僧类有道,辛苦常谷汲。我惭作机

  • 古诗《山鬼》赏析解读

    若有人兮山之阿 ① ,被薜荔兮带女罗 ② 。 既含睇兮又宜笑 ③ ,子慕予兮善窈窕 ④ 。 乘赤豹兮从文狸 ⑤ ,辛夷车兮结桂旗 ⑥ 。 被石兰兮带杜衡 ⑦ ,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

  • 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作文题目】 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20分) 要求: ①根据所提供的开头和结尾,补写中间的内容。 ②补写部分要与所提供的开头结尾衔接得上。 ③补写200字左右。 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小乐回到家,看

  •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名言: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句意: 立志重要的是要坚定而不是要急进, 成功期求经过长期努力去获得而不是一挥而就。 出处: 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 《庄子·则阳》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庄子·则阳》是庄子的一篇哲学文章,通过对“则阳”的讨论,探讨了人们对生死的追问与思考。本文通过对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的综合分析,解读了庄子对生死的独特见解,以及对人性、人生的深刻思考。庄子认为生死是一种自然法则,人的一生就如同一天的昼夜交替,他鼓励人们要顺应自然、放下追求永生的欲望,珍惜眼前的生活,追求内心的自由和满足。这篇文章展示了庄子的独特哲学思想,对人们的心灵成长和人生追求都具有积极意义。庄子的思想在古代中国引起了很大的影响,并对后来的文化和哲学思想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 孤独的网

    孤独的网“而我,能有几年孤独?”1995年夏天写在书的扉页上的这句话,今天看来显得矫情了。人其实都抗拒孤独的。没有人,能持久地热爱它。

  • “美人卷珠帘”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美人卷珠帘 【出处】唐李白《怨情》。 【译注】美人儿卷起珠帘等待等待, 【全诗】 怨情 [唐] 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 【鉴赏导示】 李白诗中以闺中女子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