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笃行用典名句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怎样成长为一个好干部?在提高修养、加强学习之外,习近平同志更提出,要加强实践。知识和经验犹如雄鹰的双翼,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越是条件艰苦、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锤炼人。“脚上有泥,心中才有数”,干部只有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才能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实现自己的价值。一个能担当重任的干部,必须到实践中去经过一番捶打磨炼,愈艰苦、愈困难、愈复杂的环境愈是一种历练。在多层面的实践环境中千磨万击、磨炼意志,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才干增长了、思考深入了、见识提升了,“百炼成钢”,这是干部成长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这种在基层摸爬滚打过的干部,才是信得过、站得稳、立得住的好干部。
■原典
魏文侯使西门豹往治于邺,告之曰:“必全功、成名、布义。”豹曰:“敢问全功、成名、布义,为之奈何?”文侯曰:“子往矣,是无邑不有贤豪辩博者也,无邑不有好扬人之恶、蔽人之善者也。……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人始入官,如入晦室,久而愈明,明乃治,治乃行。”
——﹝西汉﹞刘向说苑·政理
■释义
西汉经学家刘向的说苑原为二十卷,后仅存五卷,大部分已散佚,后经北宋曾巩搜辑,复为二十卷。“政理”为其第七卷。
说苑·政理阐述了古代贤人为政的道理。在上面这则故事中,魏文侯派西门豹去管理邺这个地方,行前叮嘱他要“全功、成名、布义”。西门豹问怎样才能做到成全功名、广施仁义。魏文侯答道:“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意思是,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可靠,眼睛看到的不如用脚踏勘可靠,用脚踏勘的不如用手辨别可靠。
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西门豹到了邺县后,及时深入调查研究,“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迅速破除了当地“河伯娶妇”的迷信习俗,并发动民众开凿十二“渠”,“名闻天下,泽流后世”。
-
名言: 权衡虽正,不能无毫厘之差;钧石虽平,不能无抄撮之较。 注释: 权衡: 指秤。权: 秤锤, 衡: 秤杆。毫厘之差: 喻极小的误差。钧石: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钧: 古代三十斤为一钧。石: 古代十斗
-
其一 南山有乌,北山张罗。 乌自高飞,罗当奈何! 其二 乌鹊双飞,不乐凤凰。 妾是庶人,不乐宋王! ——清·沈德潜《古诗源》卷一 这两首小诗,表现了古代平民妇女为护卫人格尊严和纯真爱情,而以死抗暴的高
-
姑妄言 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首引文一卷,正文二十四卷二十四回。题“三韩曹去晶编于独醒园,古营州林钝翁评”。曹去晶生平无考,三韩与古营州当指辽东一带。成书于清雍正八年(1730)。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抄
-
去年送君守解梁,今年送君守历阳。年年送人作太守,坐受尘土堆胸肠。君家联翩三将相,富贵未已今方将。凤雏骥子生有种,毛骨往往传诸郎。观君崛郁负奇表,便合剑佩趋明光。胡为小郡屡奔走,征马未解风帆张。我生本自
-
《君子之德必如玉,斯无一毫之点汗(污).》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君子之德必如玉,斯无一毫之点汗(污)。》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明·薛瑄《薛文清公读书录》 卷一,重道立德类名言
-
黄庭坚 玉花照夜今无种,枥上追风亦不传, 想见真龙如此笔,蒺藜沙晚草迷川! 天育,天子所蓄养的马。伯时是李公麟的字,他的生平,详见韩驹《题李伯时画背面仕女》赏析。李公麟以人物画称名于画史,但他初时善画
-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气乃厚。
名言: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
-
燕燕东向来,文鹓亦西飞。如何不相见,羽翼有高卑。徘徊到河洛,华屋未及窥。秋风飘我行,远与淮海期。回首隔烟雾,遥遥两相思。阳春自当返,短翮欲追随。
-
【原题】:苕溪陆文宝挟笔过云间持卷求余言而一时缙绅之作不啻百篇有论笔法自赵松雪用落墨而始废者有为笔卦者近肤学小子率意忘作类如此可叹也已因赋五绝
-
朱温三事朱温三事 【原文】 义理所在,虽盗贼凶悖之人[1],亦有不能违者。刘仁恭为卢龙节度使,其子守文守沧州,朱全忠[2]引兵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