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秦楚之际月表》译文与赏析
秦楚之际月表
秦楚之际月表
史记
【题解】
“表”是按照年月以表格的形式编撰各时期的历史事件,这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独创的一种史书体例。史记中共有10篇表,本文是第4篇的序言。“秦楚之际”是指秦二世在位时期和项羽统治时期。此一时期尽管时间极短,但发生的历史事件纷纭复杂,故按月来记述,称之为“月表”。
【原文】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7],成于汉家。五年之间,号令三嬗[8],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9]。
【注释】
[7]卒践:卒,最终。践,登。
[8]嬗:转换,变更。
[9]亟:急促,快。
【译文】
太史公研读关于秦汉时期的历史,说道:最早发难起义的是陈涉;用武力灭秦的是项羽;拨乱反正,诛除暴虐,平定天下,最终登上帝位完成大业的是西汉刘邦。五年的时间,发号施令的人就变更了三次,自有人类以来,还未有过受命于天下的人变化如此快的。
【原文】
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在位。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10],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秦起襄公,章于文、缪[11],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
【注释】
[10]契:传说中商的始祖。后稷:传说中周的始祖。
[11]缪:同“穆”,即秦穆公。
【译文】
当初虞舜、夏禹兴起的时候,他们积累善行和功德长达几十年,他们广使恩德润泽百姓,参与治理国家政事,经历了上天的考验,然后才得以即位。商汤、周武称王于天下,都是由于他们的祖先契和后稷开始便讲求仁政、实行仁义,经历了十几代。到周武王时竟然未经预先邀约,就有八百诸侯到孟津相会,他们还认为时机不到,不可轻易夺取王位,直到后来才放逐了夏桀,杀死了殷纣王。秦朝起始于秦襄公,兴盛于秦文公、秦穆公,到秦献公、秦孝公之后,便逐步吞并六国的土地,经历了一百多年以后,直到秦始皇时才有能力消灭其他诸侯。像虞、夏、汤、武那样实行政德,像秦国那样使用武力才能成功,可见统一天下如此之艰难!
【原文】
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于是无尺土之封,堕坏名城,销锋镝,锄豪杰,维万世之安[12]。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13],合从讨伐,轶于三代[14]。乡秦之禁[15],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
【注释】
[12]维:同“惟”,思考,计度。
[13]闾巷:街巷,此处借指民间。意为刘邦出身卑贱。
[14]轶:超过。
[15]乡:同“向”,以前,过去。
【译文】
秦始皇称帝之后,因为有诸侯存在,他担忧战争无法休止,所以就废除了分封土地的制度,不再给功臣亲族尺寸土地的封赏,同时还毁坏有名的城池,销毁兵器,铲除各地豪强,希望能维持万世帝业的安宁。然而帝王的功业,兴起于民间,各地英雄豪杰互相联合进攻秦国,气势超过了三代。过去秦国的种种禁令,正好帮助贤能的人去扫除困难,所以他奋发图强,成为了天下的英雄,怎么能说没有土地的人便不能成为帝王呢?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大圣人吗?这难道不是天意吗?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如果不是大圣人,又有谁能在乱世承受天命而称王呢?
【评析】
本文首先用简练的言语概括出秦、楚之际天下间的风云变幻:先是陈胜、吴广的发难,继而项羽以暴力灭掉了秦国,最后刘邦称帝为王,平定天下。这三件事情,前后历时不过五年,经历了秦、楚、汉三变。这既是对天命的历史功绩做出肯定,又感叹刘邦即位是前所未有的迅速。
文章接着回顾虞舜、夏禹是受尽考验,积累了几十年功德才登上帝位,商汤、周武是历尽艰辛,修仁行义十余世才统治天下,秦国是历经百余年才称霸诸侯,最终统一天下的。进一步反衬出秦、楚之际王朝更换得如此频繁,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秦国的暴政。原本是为了维持万世的秦朝霸业,殊不知却在无形中为自己挖掘坟墓,为反秦力量准备了充足条件。
结尾部分用历史事实告诉人们:前面列举的现象不是反常,而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进而指出秦朝灭亡是必然的。
-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洲势逶迤绕碧流,鸳鸯鸂鶒满滩头。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光飙。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君行采采莫相忘,
-
马驾山在光福镇西 ① ,与铜井并峙 ② 。山中人率树梅、艺茶、条桑为业 ③ ,梅五之,茶三之,桑视茶而又减其一 ④ ,号为光福幽丽奇绝处也。 予入山,与诸子循邓尉之阴前行 ⑤ 数十步,辄有平原,曲涧回
-
这首《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从对悲壮的胡笳声的描写中,表现了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胡笳吹奏之声如人之悲鸣。汉末蔡文姬曾作过《胡笳十八拍》,用以配合胡笳的伴奏而歌唱,倾诉乱离的悲苦。但岑参的这首诗,悲中有壮,表现出特有的风格。诗人
-
本词是朱彝尊的代表作之一,其篇幅虽小而意蕴甚深,是一首言简意赅、余味无穷的小令佳作。
-
虏阵横北荒,胡星耀精芒。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常兵威冲绝幕,杀气凌穹苍。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孟冬风沙紧,旌旗飒凋伤。画角悲海
-
苏辙 维年月日,具官苏辙谨以清酌庶羞之奠,祭于故观文少师赠太师九丈之灵。呜呼!嘉祐之初,公在翰林。维时先君,处于西南,世所莫知,隐居之深。作书号公,曰“是知予”。公应“嗟然,我明子心。吾于天下,交游如
-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出处】唐.崔涂《 孤雁 》 【意思】一行行大雁向塞北飞去,为什么只留下你自己? 暮雨苍茫之中,孤雁呼叫失群的伙伴欲向寒塘投宿,而几度迟徊。通
-
此词相当通俗浅白。上片描写诗人旅店中晨起上路的情景,下片则叙旅途夜宿时回忆和怀念伊人的情思,通篇充满了一种凄清缠绵的感情。 诗人写离人早行,最为绝妙的莫过于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两句,它只把几件具有代表
-
苏子瞻九成台铭 韶阳太守狄咸,新作九成台,玉局散吏苏轼为之铭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