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学诚《文史通义·史德》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文史通义·史德章学诚
才、学、识,三者得一不易,而兼三尤难,千古多文人而少良史,职是故也。昔者刘氏子玄,盖以是说谓足尽其理矣。虽然,史所贵者义也,而所具者事也,所凭者文也。孟子曰:“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义则夫子自谓窃取之矣。”非识无以断其义,非才无以善其文,非学无以练其事,三者固各有所近也;其中固有似之而非者也。记诵以为学也,辞采以为才也,击断以为识也,非良史之才学识也。虽刘氏之所谓才学识,犹未足以尽其理也。
夫刘氏以谓有学无识,如愚估操金,不解贸化,推此说以证刘氏之指,不过欲于记诵之间,知所决择以成文理耳。故曰:古人史取成家,退处士而进奸雄,排死节而饰主阙,亦曰一家之道然也。此犹文士之识,非史识也。能具史识者,必知史德。德者何?谓著书者之心术也。夫秽史者所以自秽,谤书者所以自谤,素行为人所羞,文辞何足取重!魏收之矫诬,沈约之阴恶,读其书者先不信其人,其患未至于甚也。所患夫心术者,谓其有君子之心而所养未底于粹也。
夫有君子之心而所养未粹,大贤以下所不能免也,此而犹患于心术,自非夫子之春秋不足当也。以此责人,不亦难乎?是亦不然也。
盖欲为良史者,当慎辨于天人之际,尽其天而不益以人也。尽其天而不益以人,虽未能至,苟允知之,亦足以称著书者之心术矣。而文史之儒,竞言才学识而不知辨心术,以议史德,乌乎可哉?夫是尧、舜而非桀、纣,人皆能言矣;崇王道而斥霸功,又儒者之习故矣。至于善善而恶恶,褒正而嫉邪,凡欲托文辞以不朽者,莫不有是心也。然而心术不可不虑者,则以天与人参,其端甚微,非是区区之明所可恃也。夫史所载者事也,事必藉文而传,故良史莫不工文,而不知文又患于为事役也。盖事不能无得失是非,一有得失是非,则出入予夺相奋摩矣,奋摩不已而气积焉。事不能无盛衰消息,一有盛衰消息,则往复凭吊生流连矣,流连不已而情深焉。
凡文不足以动人,所以动人者气也;凡文不足以入人,所以入人者情也。气积而文昌,情深而文挚;气昌而情挚,天下之至文也。然而其中有天有人,不可不辨也。气得阳刚而情合阴柔,人丽阴阳之间,不能离焉者也。气合于理,天也;气能违理以自用,人也。情本于性,天也;情能汩性以自恣,人也。史之义出于天,而史之文不能不藉人力以成之。人有阴阳之患,而史文即忤于大道之公,其所感召者微也。
夫文非气不立,而气贵于平。人之气,燕居莫不平也,因事生感,而气失则宕,气失则激,气失则骄,毗于阳矣。文非情不得,而情贵于正。人之情,虚置无不正也,因事生感,而情失则流,情失则溺,情失则偏,毗于阴矣。阴阳伏沴之患,乘于血气而入于心知,其中默运潜移,似公而实逞于私,似天而实蔽于人,发为文辞,至于害义而违道,其人犹不自知也。故曰心术不可不慎也。
夫气胜而情偏,犹曰动于天而参于人也。才艺之士,则又溺于文辞以为观美之具焉,而不知其不可也。史之赖于文也,犹衣之需乎采,食之需乎味也。采之不能无华朴,味之不能无浓淡,势也。华朴争而不能无邪色,浓淡争而不能无奇味。邪色害目,奇味爽口,起于华朴浓淡之争也。文辞有工拙,而族史方且以是为竞焉,是舍本而逐末矣。以此为文,未有见其至者;以此为史,岂可与闻古人大体乎?
韩氏愈曰:“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仁者情之普,义者气之遂也。程子尝谓有关雎、麟趾之意而后可以行周官之法度。吾则以谓通六义比兴之旨而后可以讲春王正月之书,盖言心术贵于养也。史迁百三十篇,报任安书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自序以谓“绍名世,正易传,本诗、书、礼、乐之际”,其本旨也。所云“发愤著书”,不过叙述穷愁而假以为辞耳。后人泥于发愤之说,遂谓百三十篇皆为怨诽所激发,王允亦斥其言为谤书。于是后世论文,以史迁为讥谤之能事,以微文为史职之大权,或从羡慕而仿效为之,是直以乱臣贼子之居心而妄附春秋之笔削,不亦悖乎!今观迁所著书,如封禅之惑于鬼神,平准之算及商贩,孝武之秕政〔51〕也。后世观于相如〔52〕之文,桓宽〔53〕之论,何尝待史迁而后著哉?游侠、货殖诸篇,不能无所感慨,贤者好奇,亦洵〔54〕有之。余皆经纬〔55〕古今,折衷〔56〕六艺,何尝敢于讪上〔57〕哉!朱子尝言离骚不甚怨君,后人附会有过。吾则以谓史迁未敢谤主,读者之心自不平耳。夫以一身坎坷,怨诽及于君父,且欲以是邀〔58〕千古之名,此乃愚不安分,名教中之罪人,天理所诛,又何著述之可传乎?
夫骚与史,千古之至文也。其文之所以至者,皆抗怀〔59〕于三代之英而经纬乎天人之际者也。所遇皆穷,固不能无感慨。而不学无识者流,且谓诽君谤主不妨尊为文辞之宗焉,大义何由得明,心术何由得正乎?
夫子曰:“诗可以兴。”说者以谓兴起好善恶恶之心也。好善恶恶之心,惧其似之而非,故贵平日有所养也。骚与史,皆深于诗者也,言婉多风,皆不背于名教,而梏〔60〕于文者不辨也。故曰必通六义比兴之旨而后可以讲春王正月之书。
-
晋·陶渊明 归去来 ① 兮 ② ! 田园将芜 ③ ,胡不归 ④ ? 既自以 ⑤ 心 ⑥ 为 ⑦ 形 ⑧ 役,奚 ⑨ 惆怅 ⑩ 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11) ;实迷途 (12) 其未远,
-
《百岁开怀能几日,一生知己不多人.》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百岁开怀能几日,一生知己不多人。》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魏武帝·曹操《蒿里行》全诗原文、鉴赏和赏析 - 古代帝王诗词
魏武帝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的《蒿里行》是他晚年时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展现了曹操作为统治者的感慨和志向,以及他对自身生命的反思。
下面是《蒿里行》的全文: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
【4688】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1516年至今(〔英〕尤金·罗根著,廉超群、李海鹏译,浙江人民出版社,56 7万字,2019年7月第1版,138元
-
相逢旧从事,新命忽临戎。界上山河壮,军中鼓角雄。朔风驰骏马,寒雪射惊鸿。试取封侯印,何如笔砚功。
-
《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是杨万里的一首诗,描绘了作者回忆山园梅花的情景。诗中凭借细腻的描写和朴素的语言,将作者对美景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读者能够通过阅读这首诗,仿佛亲临山园,与作者一同欣赏梅花的儿女情长。这首诗语句表达流畅,内容饱满,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沉思的空间。
-
历史课读过汉武帝派霍去病攻下焉支山和祁连山,迫使匈奴降汉。匈奴发出了“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悲
-
白云无赖帝乡遥,汉苑谁人奏洞箫。多难未应歌凤鸟,薄才犹可赋鹪鹩。瓢思颜子心还乐,琴遇钟君恨即销。但使斯文天未丧,涧松何必怨山苗。
-
毛泽东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一九六五年五月 久有凌云志 ① ,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 ② ,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 ③ ,更有潺潺流水 ④ ,高路入云端 ⑤ 。过了黄
-
蜂罗隐①不论平地与山尖②,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注释】①罗隐(833—910),原名横,字昭谏,杭州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