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古文观止

袁枚《游庐山黄厓遇雨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袁枚《游庐山黄厓遇雨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袁枚:游庐山黄厓遇雨记

袁枚

甲辰春,将游庐山。星子令丁君告余曰:“庐山之胜,黄厓为最。”余乃先观瀑于开先寺,毕,即往黄厓。厓仄而高。箯舆升,奇峰重累如旗鼓戈甲,从天上掷下,势将压己,不敢仰视;贪其奇,不肯不仰视。屏气登巅,有舍利台正对香炉峰。又见瀑布,如良友再逢,虽百见不厌也。旋下行至三峡桥,两山夹溪,水从东来,巨石阻阻,小石尼之,怒号喷薄。桥下有宋祥符年碣,谛视良久。至栖贤寺宿焉。

次日闻雷,已而晴,乃往五老峰。路渐陡。行五里许,回望彭蠡湖,帆竿排立,己所坐船隐隐可见。正徘徊间,大雨暴至,云气坌涌,人对面不相识。舆夫认云作地,踏空欲堕者屡矣。引路里保,避雨远窜,大声呼,杳无应者。天渐昏黑,雨愈猛,不审今夜投宿何所。舆夫触石而颠,余亦仆,幸无所伤。行李愈沾湿愈重,担夫呼謈,家僮互相怨尤,有泣者。余素豪,至是不能无悸。踯躅良久,犹临绝壑。忽树外远望持火者来,如陷黑海见神灯,急前奔赴,则万松庵老僧曳杖迎,唶曰:“相待已久,惜公等误行十余里矣。”烧薪燎衣,见屋上插柳,方知是日清明也。

次日雪,冰条封山,触履作碎玉声。望五老峰不得上。转身东下,行十余里,见三大峰壁立溪上,其下水潺潺然。余下车投以石,久之寂然,想深极,故尽数十刻尚未至底耶?旁积石础碎瓦砾无万数,疑即古大林寺之旧基。舆夫曰:“不然,此石门涧耳。”余笑谓霞裳曰:“考据之学,不可与舆夫争长。姑存其说何害?”乃至天池,观铁瓦,就黄龙寺宿焉。僧告余曰:“从万松庵到此,已陡下二千丈矣。”问遇雨最险何名,曰犁头尖也。

余五年游山皆乐,惟此行也苦,特志之。

游庐山黄厓遇雨记一文,是袁枚六十九岁(1784)那年写的。同年,他还到过桂林、洞庭湖一带。

袁枚的游记文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他不象一般人的写游记,总是把游胜和沿途景观作为叙写的重点。他是面向整个旅游生活,凡是在旅途中有趣而值得回味的事,包括与人们的友好交往,都舍得多花笔墨。本文题为游庐山黄厓遇雨记,可见他是把途中遇雨的一段经历作为重点的记述对象了。

自开头至“至栖霞寺宿焉”写第一日游事。这里记叙了庐山的三处景观:开先寺观瀑、黄厓奇峰、三峡桥溪流。都是用大笔勾划方式进行叙写的,但也不乏妙笔,如写黄厓山峰的一段文字:“奇峰重累如旗鼓戈甲,从天上掷下,势将压己,不敢仰视;贪其奇,不肯不仰视。”语言简洁,形象鲜明,还传达了作者的主观感受,生动地写出了黄厓周围的山高峰奇。

自“次日闻雷”至“方知是日清明也”,写第二天游五老峰途中遇雨的情景:天是那样的昏黑,“人对面不相识”;路是那样的难辨,“舆夫认云作路,踏空欲堕者屡矣”,而且终于“触石而颠”,偏偏在这样的关口,引路的里保又不负责任地“避雨远窜,大声呼,杳无应者”。“行李愈沾湿愈重”,以至“担夫呼謈,家僮互相怨尤,有泣者”。素来豪放的作者,这时也“不能无悸”了。就在这呼喊无应,走投无路的当儿,万松庵老僧举火来迎,使这一伙人如同“陷黑海见神灯”。及至回到庵内,心才安定下来,“方知是日清明也”。这次遭遇,当时虽然十分狼狈,过后倒能引起回味,是旅途中一支很有意思的插曲,故作者用重笔加以记叙。

最后一段文字,是写遇雨后第2天游山的情景。因为是在冰条封山情况下冒雪作游,故一些风景不能作致细观览,记得也很简略,却反映了作者的游兴之浓。在黄龙寺就宿时,僧人告诉他“从万松庵到此,已陡下二千尺矣。”作者记下了这句话,作为对该天游程的概括。他还问僧人“遇雨最险处何名”,说明他对遇雨一段经历的印象之深,且跟文章题目相呼应。

文章脚末一句说:“余五年游山皆乐,惟此行也苦,特志之。”点明写这篇游记的目的。也看出他的游记文并不专以游程和景观为记叙重点。

猜你喜欢
  • 《古文观止·魏晋南北朝文·孔稚珪·北山移文》鉴赏

    古文观止·魏晋南北朝文·孔稚珪·北山移文 钟

  • 李白《感兴其五》全诗赏析

    西国有美女。结楼青云端。蛾眉艳晓月。一笑倾城欢。高节不可夺。炯心如凝丹。常恐彩色晚。不为人所观。安得配君子。共乘双飞鸾。

  • 《塞下曲四首 一赏析》

    边塞诗大都以词情慷慨、景物恢奇、充满报国的忠贞或低徊的乡思为特点。常建的这首《塞下曲》却独辟蹊径,弹出了不同寻常的异响。   这首诗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中央朝廷与西

  • 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荼蘼洞》全诗鉴赏

    长忆故山寒食夜,野荼蘼发暗香来。分无素手簪罗髻,且折霜蕤浸玉醅。

  • 《题许道宁画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此诗首、颔联写画中山水,尺幅有万里之势;颈联写暮景,回应“苍然”;尾联写作诗,谓画中景非笔墨所能传出,既极赞画之神妙,又自惭诗之拙。此诗具体起笔突兀,通体气势雄浑,很有杜意。   起笔两句,使画中山水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 杜甫《秋雨叹》全诗赏析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作品赏析长安布衣谁比数①,反锁衡门守环堵②。老夫不出长蓬蒿③,稚子

  • 左传《子产坏晋馆垣》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子产相郑伯如晋,晋侯以我丧故 ① ,未之见也。子产使尽坏其馆之垣,而纳车马焉。 士文伯让之 ② ,曰: “敝邑以政刑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闬闳 ③ ,厚其

  • 白居易《酬思黯戏赠 同用狂字。》全诗赏析

    钟乳三千两,金钗十二行。妒他心似火,欺我鬓如霜。[思黯自夸前后服钟乳三千两,甚得力,而歌舞之妓颇多,来诗戏予羸老,故戏答之。]慰老资歌笑,销愁仰酒浆。眼看狂不得,狂得且须狂。

  • 古建筑日读

    【3956】古建筑日读(王其均著,中华书局,6 2万字,2017年第1版,68元)△共4章:①建筑实例;②建筑元素;③民居;④园林。○构成中华文

  • 方志敏巧改对联斗劣绅

    方志敏(1899-1935) 原名正鹄, 江西弋阳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红军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 红十军团政治委员会主席。1935年8月6日, 在江西南昌被国民党杀害。他曾在狱中写下了不朽著作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